俗話“是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告訴你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七夕

明天就是七夕,相信有不少的農村青年和城市男女都已經在積極謀劃,準備全力過好這個中國所謂的“情人節”了吧,有想利用七夕脫單的、也有想利用七夕增進夫妻感情的、還有想利用七夕讓生活更加絢麗多姿的,不一而足、其心可鑑!

但實際上我們的七夕,從農村老一輩開始就世代傳承至今,歷來都沒有說過它就是咱們中國的“情人節”,按照傳統的風俗觀念,七夕的真正含義,其實是過去的農村人乞求得到“心靈手巧”的日子,所以七夕節在農村又被稱作為“乞巧節”,而七夕是中國“情人節”的說法,完全就是現代社會黑心商家為了推銷產品而惡意炒作出來的謬論。

俗話“是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告訴你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七夕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愛情故事

所以對於想利用七夕實現脫單夢想的農村青年、對於某些想利用七夕尋求五彩斑斕生活的人們,七夕所能起到的實際作用可能就會讓你失望了,而且農村有很多的俗話也印證了這個問題,其中有一句關於七夕的農村俗話是這樣說的:

是 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

我認為這是一句警示性的農村俗話,告誡我們在七夕之日,別想非分之慾、別做非分之事,那麼,它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呢?下面我就談談個人的見解,歡迎各位探討!

俗話“是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告訴你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七夕

迎“乞巧”活動

所謂“七夕節”,指的就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在農村它又被稱作為“乞巧節”、“七巧節”以及“女兒節”等,迄今為止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七夕節最初是為了崇拜星宿文化而誕生,後來加入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深入民間並被廣為流傳,所以準確地說,七夕並不是一個“情人節”,而只是一個帶有愛情色彩的傳統吉祥日而已。

而實際上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有很多青年人甚至是父母一代的人,都並不太瞭解七夕到底應該怎樣去慶祝,因為大家並沒有像看待中秋節、端陽節等節日那樣,去看重七夕節。如果不是近年來一些黑心商家的惡意曲解和胡亂炒作,七夕節根本就不會引起青年男女的看重。

俗話“是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告訴你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七夕

廣州“迎七娘乞巧文化節”

只有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社會很落後、信息很閉塞的年代,人們才會對七夕具有一些民間的習俗,而且那基本不是為慶祝“情人節”而來,而是為了祈求人類更能幹、女孩更手巧、生活更美好!我把過去對於七夕這天的一些傳統活動羅列於下,便於大家能更好的理解這一個傳統的節日:

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遊七姐水;種 生求子;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迎仙;拜神;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淨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髮;曬書曬衣;結紮巧姑;玩磨喝樂。

大家從上可以看出,有多少活動是與“情人”有關的?自然是不多了。明白了這個道理,現在我們就可以轉到題中這條關於七夕的農村俗語上來。這句俗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在七夕這一天,一定要戒除色慾、不動不三不四的“歪腦筋”、不做違反社會道德的“虧心事”。為什麼呢?

俗話“是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告訴你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七夕

廣州“迎七娘乞巧文化節”

這是因為在七月半,農村歷來就有2個風俗習慣:一是在七月半,農村一般都要進行祭祀活動,以敬祖先、以告亡靈;二是“七夕”本身也是道教的“五齋祭日”之中的“道德臘”,按照農村長期形成下來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就連“夫妻同房”也是不允許的。

“是 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切記、切記!當然了,這僅僅只是農村俗語,是過去科技落後、原始生產生活背景下的產物,如今科技高度發達、文明高度進步,不管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思想觀念都有了質的飛躍,所以這樣的俗語更多的,只是供大家茶餘飯後的消遣而已,但是其中“戒惡戒色”的觀點還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喲!

俗話“是月初七,切戒色、勿想惡”告訴你的,是一個不一樣的七夕

七夕“結良緣”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你認為七夕就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