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弯道超车:多个国产芯片组合实现国外芯片功能是否可行?

最近总是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芯片领域的一些突破,有很多的突破被称为弯道超车,由于我对于这样的弯道超车技术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做过多的评论,但是在芯片设计领域有一种变相的弯道超车技术我觉得还是有希望,那就是用多个或者多种国产芯片实现与国外芯片相同功能的方案。

另一种弯道超车:多个国产芯片组合实现国外芯片功能是否可行?

我来解释一下我的想法,芯片的设计本身实际上是将不同的功能模块集成到一起,这样它可以被用到很多领域,在众多的应用需求中,我们不一定需要用很高大上的芯片来设计产品,在一些空间和功耗要求不是很苛刻的领域,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离散芯片来实现相应的功能,举一个例子,仪表放大器芯片,这个芯片目前来说很多的国外厂商把控着市场,工程师们也比较熟悉里面的功能构成,最常见的是三运放或者两运放结构,我们用国产的四运放芯片加上外部阻容就可以很容易实现它的架构,至于里面的性能指标比如CMRR、PSRR,NF等等都可以通过外部的电路调试得到不错的效果。

另一种弯道超车:多个国产芯片组合实现国外芯片功能是否可行?

对于简单的仪表运放,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方式实现国产化替代,再复杂一点的芯片比如说ADC芯片,据我了解的情况,目前来说国内我还没有找到真24位ADC芯片,不过我们有16位和18位的芯片可以选择,之所以采用高精度的ADC芯片的原因是信号的幅度太小,低精度ADC芯片的分辨率不够,但是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解决,那就是用国产运算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再采集的方案实现,同样相关的放大器和ADC芯片我们都有,不需要使用国外产品,而且价格更便宜。


另一种弯道超车:多个国产芯片组合实现国外芯片功能是否可行?

再进一步我们来看一下CPU方面,高端领域由于我并不熟悉,不做过多的评论,我们来看一下嵌入式领域的情况,我们目前在32位单片处理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上可以满足基本的需求,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性能需求方面,比如低功耗和高级外设方面我们还需要改进,这个方面同样也可以用组合拳的方式克服,低功耗方面我们可以降低工作频率,同时提高外设使用效率的方式实现,功能外设方面我们同样也可以采用外部分立元器件的方式解决。

另一种弯道超车:多个国产芯片组合实现国外芯片功能是否可行?

上面的几种方法实际上算是设计的基本功,只不过现在的一些工程师习惯了使用国外集成方案,有很多原有的基础知识都生疏了,网络上有时候也会有很多很好的教程,可以多多学习一下,多了解,多积累,有很多的技术壁垒其实都可以通过国产化的方案解决,国产芯片的组合灵活应用也不失为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