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李明(化名)醫生是某三甲醫院一名兒科醫生,在工作中他經常會遇到被索要聯繫方式,「主管的小病人出院的時候,家屬都企圖要手機號碼或加微信,方便諮詢一些小孩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但李明並不會給個人聯繫方式。

李明說,「和患者相處過程雖然比較愉快,家屬依從性也挺好,這是對我的信任,但是按照規定個人聯繫方式是不能給的。」

他認為從一個醫者的角度,也不方便與患者有更多醫院之外的接觸。

他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醫生把聯繫方式留給患者,結果患者只要感覺胸口不舒服,就給這位醫生打電話,詢問病情、治療方法和用藥。

給這位醫生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剛開始是早中晚 24 小時,經常接到半夜或者凌晨的諮詢電話,醫生還會耐心和患者說說。後來發現這患者諮詢起來完全毫無節制,建議患者不舒服及時到醫院檢查,但患者覺得去醫院花錢多,作為醫生你就幫幫忙又沒什麼損失,最後搞的這位醫生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拉黑。

曾經論壇中,有站友分享自己身邊的經歷:

醫生微信回答患者問題,最後患者病重,一轉身就把那個給他解答疑問的醫生告上法庭!

戳此查看詳情:微信回答患者問題,結果賠了 2w,你會加患者微信嗎?)

醫生在日常的診療中可能都會遇到,自己負責的病人,詢問手機號或微信,方便以後有問題諮詢聯繫。

丁香調查參與調研:患者索要聯繫方式,醫護會給嗎?本次調查納入 1100 位醫護,生成如下調查報告。

九成醫護被索要過聯繫方式

普遍認為是否要給,結合具體情況來定

患者到底有多喜歡要醫護的聯繫方式,調查顯示有 92.5% 的醫護都被索要過個人的聯繫方式,僅有 6.5% 的醫護沒有被要過。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丁香調查製圖

對索要聯繫方式的行為,14.9% 的醫護認為應該把聯繫方式給患者,有利於和患者溝通。19.5% 的醫護認為不應該把聯繫方式給患者,擔心影響打擾到個人生活。65.6% 的醫護認為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定,看是否有必要給。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丁香調查製圖

有多少醫護把個人聯繫方式給過患者呢?82.8% 的醫護有給過患者,15.7% 的醫護沒有給過。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丁香調查製圖

李明說,「有些醫生比較熱心,只要病人要聯繫方式就會給,認為方便和患者交流溝通,自己還可以積累病源,積累口碑。」

很多醫生不願意給私人聯繫方式,最大的顧慮就是影響打擾個人生活,其次是和疾病診療無關、存在誤診與風險。

在李明看來,醫生只是工作,而除了工作我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總有一些患者認為醫生是 24 小時為他服務,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來找你。「不給個人聯繫方式,有的家屬會表示理解,有的患者和家屬會覺得醫生太小氣。」

把個人聯繫方式給過患者後,患者是否會和醫護聯繫?88% 的醫護表示聯繫過,12% 的醫護表示沒有聯繫過。而患者聯繫的主要就是諮詢疾病和用藥。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丁香調查製圖

收到患者的電話或消息後,醫護一般會如何處理?40% 的醫護會回覆瞭解情況,3.2% 的人不予回覆,55% 的醫護會視情況而定。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丁香調查製圖

把聯繫方式留給患者,醫護是否會受到過頻繁的騷擾?有 28.3% 的醫護表示受到過頻繁騷擾,49.9% 的醫護沒有受到頻繁騷擾。

聯繫方式留給患者

還有易被忽略的診療風險

而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還有易被忽略的診療風險。

2019 年一則網上問診醫生倒賠 2 萬塊的帖子在網上流傳,一位醫生因在微信上回答朋友的問題,最後小孩子眼睛病情嚴重了,去醫院花了很多錢,一轉身就把那個給解答疑問的醫生告上法庭,賠了2 萬。

患者聯繫為了諮詢相關病情,醫生是否會給出診療建議?46.6% 的醫生會給出相應建議,解釋清楚。僅有 10.4% 的醫生認為不會給出建議,認為有醫療風險。43% 的醫生認為不太好說,會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丁香調查製圖

對自己診療的患者,病情複雜、需要密切隨訪的患者給聯繫方式,關注後續病情發展,確實會更有助於患者的治療。李明認為,「對於熟人,很多醫生不好意思拒絕,會給出診療建議。因為關係越近,說話就越沒有安全意識。」

詢問病情的話,也要看複雜程度,拿不準還是要病人來醫院看,不要輕易下結論。患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諮詢病情,而不是私人電話。

站友@wrp4115 認為:其實不能以加不加微信為準,而當以 “信息交互”為準,不限於形式,所以,謹言慎行很重要!不要以為加了微信就可以放鬆。作為醫生,必須心裡有根弦。

把聯繫方式給患者後,我變成了 24 小時在線的私人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