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张书记认真,为民办实事,牛场才建上,他在才能有发展,请县领导帮我们把他请回来。”2016年年初,陕西省米脂县分管扶贫的副县长孙文强收到该县李站村45位村民的按了红手印的联名“邀请书”。

村民口中的张书记叫张雷威,原是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工会主席,2015年6月退休,2016年年初退出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序列。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而从2000年起,张雷威先后在榆林市6个县区帮扶12个乡镇56个自然村12000多名群众脱贫。退休后受村民之邀,他又回到了李站村,成为一名编外的驻村帮扶干部,一直干到现在。

把村民当成自家人!扶贫得沉下去,得扎下根

2002 年,张雷威第一次到神木市芹菜沟驻村扶贫,最初是早上进村,晚上返城,3天过去,只认得几个村干部。村民的眼神满是不信任。

老张决定就把家安在村头废弃的小学校。村长、村书记都极力反对,这么个环境,怎么能住人呢?也没有必要。但在老张看来,扶贫得沉下去,得扎下根。他除杂草,刷房子,安玻璃,盘土炕……两天后,炊烟升起。之后,他白天到地头和村民拉家常;晚上,灯开得亮亮的,引来三三两两的村民谈天说地。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一周后,召开村民大会,村容村貌村情、谁家几口人几亩地几头牲口、谁家娃在上学孩子在哪打工,老张头头是道。村民刮目相看:这个老张真不简单哩!

10天后,老张采取了第一个行动,把在外打工的劳力、也是各家的主心骨叫回来栽树。可当200棵枣树苗从外地拉回,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来了。“这还栽不栽呢?”村民们缩在村委会议论纷纷。老张心想,首次行动失信,以后还怎么叫人呢。“不就是一点风沙嘛,栽!”他留下一个村民做饭,自己带头扛起一捆树苗走进风沙里。晚上,他留下大家,便饭,野菜,袋装食品,几杯薄酒下肚,话匣子全打开了。

老张把村民当成自家人,乡亲们也把老张当自家人,老张才开始着手扶贫。老张组织村民修整进村道路、联系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改造老旧农电线路,培训村民科学饲养技术,引进新品种牛羊,带领村民搞适度养殖。三年后,仅靠适度养殖一项,就实现户均增收一万五千元。

曾经国企的工会干部,变成了一位很懂农经的扶贫专家

2005年张雷威开始在吴堡县扶贫。“老张跟我们说,玉米从根部向上数,到第三片叶子发黄的时候,就可以收割了。此时玉米粒成熟了,玉米秸秆的水分也多,这个时候才是玉米的最佳青贮期。”贫困户冯有为说,当了一辈子农民,还没有老张专业。

吴堡县有个深砭墕村,7个养羊户,喂的都是本地长角羊,一只羊只能生产3两羊绒。他帮忙引进了4只优质白绒种羊,就是这4只种羊改变了7户养羊人的生活面貌,羊绒产量翻了三番还要多。村民霍爱连每年仅靠养羊收入都在12万元左右,养大了4个孩子,箍起了7孔新窑洞。而牛羊养殖又产生了大量农家有机肥,土地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农民减少了购买化肥支出。利用农家有机肥,村民又种植山地有机苹果和核桃,形成了致富方式多样化。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贫困户自身的脱贫动力,才是脱贫工作最长久的动力和结果。在张雷威看来, 扶贫先扶志,他说,“鼓励勤劳致富很重要,不光挖经济的穷根,更要挖思想的穷根。” 2014年开始,张雷威走村进户加大调研力度,落实精准扶贫。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将贫困人口按照年龄和劳动能力分类,分类施策、适度养殖,实现年初实施、年底见效、次年脱贫、三年致富。精准的扶贫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而如今近20年的扶贫之路,也让张雷威这个国家电网的工会干部,成了一位很懂农经的扶贫专家。懂农经的扶贫干部,才更具说服力。张雷威表示,“现在每个村都有国家扶持的图书室,涉农书籍很丰富,也有远程教育电视,这些都是很好的三农利用资源,但毕竟贫困村民的识字和理解能力有限,扶贫干部的文化水平在扶贫具体工作中大有用武之地。”

公司重视大力支持,对贫困县进行电网建设改造,“户户通电”完成率100%

扶贫要持续产生发展动力,光靠贫困户自己也不行,还得靠组织。张雷威感叹,“对我提出的建议和反映的困难,公司都非常重视,不管是资金,还是政策,都是大力支持。没有公司的大力支持,哪能干成事呢。”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支持张雷威的,是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的一系列举措。据了解,公司领导多次到他的项目点视察,了解具体困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张雷威的建议下,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主动发挥电网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对贫困县进行电网建设改造,全面推动扶贫光伏消纳,“电力入户率”指标100%达标全实现,“户户通电”、“村村通动力电”完成率100%。其中,2018年,投资5.83亿元,完成824个村动力电提升工程。

在扶贫工作管理上,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还通过向全系统公开竞选的方式,遴选出76名扶贫干部和一名挂职副县长派驻各级扶贫点。组建脱贫攻坚“智囊团”,把张雷威聘请为扶贫顾问,牵头动员在职干部、技术专家、离退休干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建脱贫攻坚金点子义务服务队,为广大一线扶贫干部和贫困户提供经验和实践帮助。累计发动9029名职工参与购买120余万元的农特产品,从作物收购、工厂务工、集体分红等多个方面带动三个村共计148户340名贫困人口收入增加。

不断创新工作,足迹遍布榆林全市56个自然村,帮助三万四千多人脱贫

截至2019年,张雷威的足迹遍布榆林全市6个县区、19个乡镇、56个自然村,帮助三万四千多人脱贫。他的扶贫路也从最开始的“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适度养殖,发展到产业扶贫、现在的成立合作社、打造富硒生态村。长期地坚持一线贫困村扶贫,张雷威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被村民称为“点子王”。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2017年,他牵头成立的陕西省第一个“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由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热爱精准扶贫的劳动模范、第一书记、农牧业专家组成,他们自发自愿义务为农村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金点子”劳模扶贫帮困服务队组建以来足迹遍布榆林地区13个村,指导脱贫攻坚,建设光伏发电站、肉牛养殖场、白绒山羊养殖场、小米杂粮加工厂、粉条加工厂、养鸡专业村、香菇大棚、千亩山地有机苹果园等,成为打赢脱贫攻坚的一路奇兵。2019,张雷威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退休不忘贫困户疾苦,始终把贫困村当作自己的家的张雷威时刻牵挂贫困户,也仍然奋战在扶贫工作一线。近20年的扶贫路,这条“老黄牛”,一直在路上。

《扶贫日志》大型融媒栏目推出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华商传媒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奋斗新陕西——2020陕西脱贫攻坚奋斗者大会暨脱贫攻坚奋斗故事分享会》大型系列活动于2020年4月3日正式启动。

李站村有个老张,被村民用红手印联名“邀请书”拽回来了 为啥?

活动期间,持续推出《扶贫日志》大型融媒栏目。传播脱贫攻坚过程中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树立传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典型,鼓舞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华商报记者 宋小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