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日軍攻佔南京後,懷有7個月身孕的李秀英沒能及時逃走,和20多個難民擠在學校地下室裡。有一天,一個日本兵撲上來想強暴李秀英,李秀英一把抓住日本兵的刀柄。日本兵兇殘地用刀刺李秀英的腿,又刺她的臉和肚子……”這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血火記憶》當中關於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遭遇的描述。最近,光華東街小學五(1)班諶奕軒讀到這篇故事時,難過地紅了雙眼,這段慘痛的歷史也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裡。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誕辰100週年紀念儀式在南京雨花功德園舉行。南京日報記者 馮芃 攝

2014年以來,我市每年有15萬中小學生學習閱讀公祭讀本。老師們引導孩子學習歷史、認識歷史,進而正視歷史、思考歷史,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這幾年,還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積極主動投身到傳承歷史、傳播和平的行動中,通過不懈努力讓和平的種子生長出一片又一片和平森林。

01、學習歷史:在孩子們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光華東街小學五(1)班的學生們正在上公祭課。校方供圖

12月6日,光華東街小學五(1)班,班裡的老師杜婷婷結合公祭讀本,給孩子們上公祭課。杜老師通過一系列圖片和視頻讓孩子們瞭解南京大屠殺歷史,又通過一個個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在大屠殺期間挽救了數萬人生命的國際友人拉貝、約翰·馬吉等。課堂上,孩子們向老師提了很多問題,“當時日本人為什麼要侵略中國?”“侵華日軍為什麼會那麼殘暴?”“公祭日是怎麼產生的?”杜婷婷一一解答。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光華東街小學的學生們正在讀公祭讀本。校方供圖

杜婷婷認為,教科書能讓孩子直觀地瞭解歷史真相,孩子們閱讀公祭讀本後有很多感受。五(1)中隊的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後,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倡議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這段血淚歷史,讀一本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史料書籍,觀看一部與這段歷史相關的電影,採訪瞭解一下“公祭日”的由來及意義,參觀一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不忘歷史 共鑄和平——2019年系列圖書首發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市教研室歷史教研員王兵告訴紫君,201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出版,其中《血火記憶》《歷史真相》《警示思考》分別供小學五年級、初中二年級、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各年級學習的內容各有側重。除了課堂,學校還會利用晨會、班隊會、課外實踐活動等形式開展讀本學習。

紫君瞭解到,除了學習公祭讀本,全市各中小學還開展了很多其他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在學習公祭讀本的基礎上,近日,秦淮區中山小學開展了國家公祭系列尋訪活動。五(4)中隊閃電先鋒小隊隊員來到南京東郊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舉行悼念活動。孩子們在紀念碑前獻花、默哀,聆聽校外輔導員講述南京大屠殺史,並集體朗誦《和平宣言》。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中山小學五(4)中隊閃電先鋒小隊隊員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東郊叢葬地,舉行悼念活動。校方供圖

小隊員王柯欽說,學習了這段歷史才知道和平有多可貴。但和平不是等來、要來的,而是靠一代一代的中國人拼搏出來的。革命先輩用鮮血換來了民族的解放,我們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小小紫金草課堂”上,孩子們通過各類創意十足的活動學習歷史知識。把和平女神像、國家公祭鼎、紫金草女孩銅像、和平大鐘等圖案剪下來,貼在紀念館場館的手繪地圖上……不久前,芳草園小學和慧園街小學的孩子們來到紀念館參加“小小紫金草課堂”學習。一名家長說:“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僅讓孩子們動手動腦,還能對他們進行歷史教育。”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播撒紫金草種子——寄哀思祈和平”線上線下祭奠活動舉行。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這幾年,在青少年教育和儀式化教育方面,紀念館不斷增設服務項目,如“開館日悼念撞鐘儀式”“每月升國旗儀式”等日常儀式化教育活動,以及面向未成年人群體的讓記憶照亮未來“七個一”儀式化教育活動、“小小紫金草課堂”青少年研學教育活動等都深受好評。各種活動既傳承了歷史和記憶,又展示了南京國際和平城市的形象。


02、思考歷史:以史為鑑,維護世界和平

學習歷史不只是單方面、被動地接受,孩子們還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思考,認識到並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南師附中樹人學校設計了“公祭周”活動,包括國旗下的講話,走上街頭、博物場館進行調查、走訪……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樹人學校舉行學生國旗下講話的活動。校方供圖

“您好,我們做個小調查,您知道南京大屠殺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幾月幾號?”“南京大屠殺有多少人遇難?”近日,南師附中樹人學校初二(19)班的學生們來到南京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相關情況進行調查。他們發現,絕大多數中國學生都能回答這幾個問題,但是外國留學生只有少數人知道這段歷史,具體的時間和遇難人數不清楚。


對此,初二(19)班的高菲悅等人表示,儘管那場慘劇已過去了82年,但那道傷痕依然刻骨銘心。我們中華兒女一定要銘記歷史、以史為鑑,堅持不懈地奮發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銘記歷史 共祀國殤》初二歷史手抄小報展覽。校方供圖

昨天中午,在29中初中部的教學樓前,《銘記歷史 共祀國殤》初二歷史手抄小報展覽引來了眾多師生的圍觀。灰色十字架上醒目地寫著:1937.12.13—1938.1,下面寫著“和平”,十字架的旁邊是《勿忘國恥 吾輩自強》《不忘歷史 珍愛和平》兩篇文章,周邊點綴著紫金草花瓣……


這是29中初二(12)班的胡易兒製作的手抄小報,她告訴紫君,製作這份手抄小報時,她查詢了很多資料,那一串串數字,一段段倖存者的訴說,都深深刺痛著她的心。“作為南京的青少年,我們要牢記這段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要讓和平的紫金花開遍全世界!”胡易兒說,“同時,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生活,不忘國恥,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03、傳承歷史:接過傳播和平的“接力棒”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去年12月13日,參加國家公祭儀式的學生代表從十字架雕塑前走過。南京日報記者 姚強 攝

“在南京,在活埋者的頭顱面前,在萬人坑的骨架前,我常常感覺到作為一個弱者的無辜,我常常替他們掙扎著、吶喊著、逃跑著……”12月2日,紫金草志願者公益演出活動來到了建鄴區江東門社區,來自曉莊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胡芳萍現場朗誦詩歌《殘損的脊樑》,一字一句、飽含深情,深深地感染著在場觀眾。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2019年紫金草學雷鋒志願服務隊招募啟動。通訊員 劉俊義 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南京曉莊學院有一支志願講解服務隊,成立於1994年,大家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到紀念館為來自各地的參觀者義務講解。胡芳萍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南京姑娘,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段歷史,如今能以志願者的身份來參與傳播這段歷史,她覺得是一種責任和使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瞭解這段歷史,記住這段歷史,以史為鑑、珍愛和平。

在南京,越來越多像胡芳萍這樣的青少年參與到傳播這段歷史的隊伍來,一些人還將和平的種子播往海外,向世界傳播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今年2月,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聖路易斯市,一場名為“National History Day(國家歷史日)”的比賽舉行,這是一項全美高中生的歷史競賽,今年的主題是“Victory and Tragedy(勝利和悲劇)”。正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附屬中學交流的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一學生呂笑顏和她的美國搭檔製作的參賽展板,引起了評委們的關注。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呂笑顏和搭檔在製作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展板前合影。受訪者供圖

呂笑顏說,在美國,很多人都知道猶太人大屠殺,但對南京大屠殺,她身邊卻只有歷史老師和她寄宿家庭的弟弟知道。她說服了她的搭檔,通過這樣一次參賽機會,普及南京大屠殺相關歷史。“作為青年學子尤其是南京的青年學子,更應該肩負起傳承歷史的責任與使命,接過向世界傳播和平的‘接力棒’,成為和平的使者。”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文:紫金山觀察記者 許琴

編輯:紫金山觀察編輯 楊凡

在南京,一粒粒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