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討慈禧喜愛的富察氏,為什麼只被封了個妃子而沒被封為皇后呢?

福垊


因為慈禧太后當時的權利沒有慈安太后大,也是同治帝自己選的皇后,所以慈禧也無可奈何。

事件背景

同治皇帝是慈禧和咸豐皇帝的親兒。在咸豐帝去世後,把咸豐的兩個老婆一個尊為慈安太后,把另一個,也就是自己親生母親尊為慈禧太后。

雖然同治和慈禧是兩母子,可是關係並好。慈禧是爭強好勝,喜歡權利的女人,而慈安比較隨和,有點與世無爭的感覺。對同治帝從小視如己出。同治帝對慈安可能比慈禧要好。

在同治帝16歲,慈安慈禧給他選秀,定了一後,一妃,兩嬪,一貴人。

在選皇后的事情上,慈安和慈禧兩人意見不同。慈安要選阿魯特氏崇琦的女兒寶音做皇后,慈禧要選富察氏蘭軒做皇后。

寶音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寶音叫慈安表姨),慈安當然要盡力安排。蘭軒是是慈禧的母親孃家人,也是自己人。兩位太后都要給自己人爭同治帝的這個中宮位置。兩邊爭執不下就讓皇帝自己選。

同治皇帝本來就覺得慈禧平時管自己太嚴厲,怎麼會選一個她安排的人做皇后呢。此時慈安還故意說了一句:那是你們一輩子的事,你們自己說一句吧。

同治帝最後選了慈安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氏寶音做皇后。慈禧推薦的富察·蘭軒封為慧妃。剩下三個人中還有一個阿魯特氏,叫秀珣,是寶音爺爺和侍女所生。寶音應該叫她姑姑,不過她卻被皇后小三歲。被封珣嬪。

另外兩個人一個封瑜嬪,一個封瑨貴人。

惠妃兩年後封為皇貴妃,同治死後被慈禧封為敦宜皇貴妃。慈禧60大壽被封敦宜榮慶皇貴妃,整個清朝也就她是四個字封號的皇貴妃。一身都被慈禧優待,除了沒有爭到皇后位。

光緒三十年,46歲去世,是敦宜榮慶皇貴妃墓在妃子園陵她排第一位。

圖一 慈安太后

圖二慈禧太后

圖三同治皇帝

圖四皇后 阿魯特氏






歷史版主


歷史中的慧妃,光緒二十年正月,被冊封為敦宜榮慶皇貴妃,而四字的皇貴妃封號,在清代僅此一例,這一殊榮,是那時依附皇權的弱女子夢寐以求的東西。

命定的為妃結局之她的存在是原罪。同治的母親慈禧太后於他幼年時發動政變開始垂簾聽政,年幼的同治難再感受到童趣和慈母的關愛,而身為嫡母的慈安太后卻給了年幼的同治母愛般的關懷。且身為生母的慈禧貪戀權力,竟以載淳“典學未成”為由,拖延載淳親政時間,一個傀儡就這樣成了。此時的慧妃富察氏,作為一個被選中的棋子出場了,年僅十三歲的她嬌美俏麗,活潑可愛,很有當年慈禧的影子,慈禧要求同治封其為中宮皇后。但是慈禧並沒有慈安的權利大,她管慈安叫“姐姐”,儘管她比慈安小2歲,慈禧凡事必須聽從慈安的安排。

慈安太后相中的是阿魯特氏,慈安的姑媽是阿魯特氏母親的嫡母,且慈安告知同治此女為人端莊嫻靜,知書達禮。此時的同治作為一個與生母有嫌隙的十七歲無權少年,會用自己唯一的權力表達不滿,他樂意聽從慈安的安排封阿魯特氏為皇后,而這一切的一切,豆蔻年華的慧妃富察氏又是否察覺,但也避無可避。這就是慧妃沒有當上皇后的原因。

蹉跎的花樣年華不得帝心。生於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一,成為一個員外郎鳳秀的滿洲鑲黃旗女子。“聘聘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一個嬌俏的女子遇上了自己相伴一生的夫君,她會為自己的歸宿付出真心,將最好的年華都奉上。可一入宮門深似海,世間難猜是帝心,她遇不到自己的周郎。她看到的是帝后感情日篤,他們一起談詩作畫,自有女子紅添香。她看到的是即使皇后與慈禧關係不和,慈禧極力破壞,仍無濟於事。她看到的是,自己的恩寵只能有慈禧逼迫同治才能來到自己身邊,而她那虛假的恩寵就像那宮中虛假的情意一樣不可信,不可盼。那位少年郎,寧願一個人獨住,也不賜給自己一段紅袖添香的時光。這樣的場景,她會經歷幾十年,直到自己零落成塵。

不可觸及的愛情之安度餘生。感受著帝王的薄情,偌大的後宮,如何生存呢!幸好,身為一枚棋子的她,還尚得慈禧之意,短短的時間就讓自己晉升為妃,之後又連連升級,升為皇貴妃,日子還算不錯。後來帝王駕崩,皇后相繼而去,自己後來得到大清獨例的四字皇貴妃殊榮,算是榮耀門楣了吧。她就這樣在十六歲成為了永久寡居之人,在錦衣玉食中走過了三十年,不會再有勾心鬥角,也不去糾結於恩寵家族。你看,已過及笄之年,最好的年華,看淡了愛情,收穫了麵包。

最美的愛情於她,總是不可觸及。最美的年華,遇到了他,最終的結局,人已走,她安享生活。一個簡單的帝王與妃子的故事,你瞭解了嗎?


小姐姐講史


富察氏,清同治皇帝妃嬪之一,列皇貴妃之位,封敦宜榮慶皇貴妃。

要知道富察氏為何不能被封為皇后,我們得知道同治時期,朝堂上的政治格局是怎樣的。

同治時期,慈禧雖貴為同治的生母,但她的地位卻並不是最高的,在她之上還有一個人物,這就是咸豐帝的第二任皇后孝貞顯皇后,即慈安太后。作為咸豐朝的皇后,同治的嫡母,又握有咸豐臨死賜予她的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的“御賞”印章(同治初期,朝廷所頒佈的詔書若沒有加蓋這枚印章,則是一概不予承認的,是為非法),她的權力和地位都要遠遠高於慈禧。



當時就因慈安的不同意,所以富察氏才未能為皇后。

當時,慧妃與孝哲毅皇后同時入宮,慈禧看中慧妃,希望她能坐上後位,成為自己兒子同治的皇后,但此時慈安卻不認同,她認為富察氏雖美貌豔麗,但輕佻好動,且心機極深,聰穎狡猾,讓她坐上後位,後宮將永無安寧之日,所以慈禧覺得富察氏不足以母儀天下。而與此同時,慈安認為另外一位參加選秀的秀女阿魯特氏,也就是後來的孝哲毅皇后,其端莊文靜,知書達理,十分適合母儀天下,所以向同治皇帝極力推薦她為皇后。

此時,在皇后的選擇上,慈禧和慈安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慈禧認為富察氏適合為後,而慈安卻認為阿魯特氏適合為後。因此,在兩宮都不能達成統一意見時,其最終的選擇權就交到了同治皇帝的手中。而同治皇帝,他向來極其討厭慈禧弄權的行為,慈禧雖為他生母,但因慈禧這人向來只注重爭權奪利,對同治並沒有多少關心,所以慈禧和同治的關係並不好。



但與慈禧和同治的關係冷漠截然不同的是,慈安與同治的關係卻是非常好,可謂是母慈子孝,慈安生性忠厚,且不喜權力,專心於宮中教導同治,視同治為己出,關懷備至,因此深受同治的尊敬和愛戴。

如此,在這種局勢下,同治自然是選擇聽從慈安的建議,將阿魯特氏立為皇后。

慈禧對於富察氏是較為偏愛的,她與慈禧雖無血緣上的關係,但因慈禧認為她很像年輕時候的自己,頗有緣分,所以對她是另眼相待。這點從慈禧六十大壽時,冊封她為敦宜榮慶皇貴妃,就可看出,畢竟,清代的皇貴妃能得到四個字封號的,有清一代僅此一例,單憑這點就足以看出慈禧對她的恩寵。

但是,富察氏之所以能有後來的那般待遇,這之中雖的確有慈禧的偏愛之心的原因在,可卻與慈禧與慈安相互爭鬥是分不開的。當年,在慈安的阻攔下,慈禧可謂是丟了一個大大的面子,自己的親生兒子居然不聽自己的話,反而聽了別人的話,立了別人為皇后,這實在是讓人很是憤怒。而且慈禧這人又是一個控制慾、權力慾都極強的人,她怎麼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脫離自己的掌控,又怎會忍氣吞聲的吃下這麼一個大虧。



由此,慈禧遂就藉助富察氏來彰顯自己的存在,來向世人表明自己還是那一個說一不二的慈禧太后,還是同治的生母。她先是冊封富察氏為妃,享受貴妃待遇,在當時地位僅次於皇后,而後又將富察氏與皇后的冊封典禮放在同一天,一同進行。再之後,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更是將慧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連升了兩級,成為了後宮中副後一般的存在。

慈禧這般做的用意,其實很明確,這並不是因為她有多寵愛富察氏這個人,而是她在藉著富察氏來與慈安分庭抗禮。將其冊封典禮與皇后同一日進行,之後又將其連升兩級,成為皇貴妃,這些操作,無一例外都是向世人表明:“我慈禧的權力依舊在,雖然她成不了皇后,但是我能讓她享受到與皇后一般無二得待遇,同治還是我的兒子,這天下並不是慈安說了算”。

只得說,富察氏能有後來那般待遇,這其中雖有慈禧寵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慈禧在利用富察氏。可以說,若無慈禧權力慾和控制慾在作祟,斷然無富察氏之後的那般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