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書 那時光

往事如風,記憶的風鈴被如風的往事搖響。

那一年是1983年,年少的我因作文寫得好常受老師鼓勵,家境貧寒的我常常爬山採來板栗、紅棗,換取同學要當廢品賣出去的《少年文藝》,然後興高采烈地閱讀。小學畢業那一學期獲得了學區作文比賽一等獎,獎品是一個閃閃發亮的鋁製鐵桶,那時鄉下,幾乎用的是木桶。母親從我手中接過鐵桶的笑容永遠綻放在我的記憶裡,成了我如今懷念她老人家的一道溫馨的永不褪色的風景。

那一年是1984年,上初中的時候有幸語文老師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曾是開了眼界見到滿屋子散發著濃濃的油墨芬芳的書本。他挑了《語文報》和《作文通訊》遞給我說:“先好好讀這些吧,但願能成就你的夢想”,後來初中畢業升學考試40分的作文題我得了32分。

那一年是1992年,由於家境清貧,高中未畢業就綴學做了一年代課老師的我隨南下民工潮到了廣州,10月我進了廣州白雲區一家相當不錯的臺資鞋廠,特別有幸的是工廠有一個職工圖書館,每天下班我花一個小時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今中外名著,回到宿舍就做些筆記,後來的日子我開始寫稿投到企業的內部月刊上,幾乎每個月都能拿到一百多元左右的稿費,領到稿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工廠天橋底下的書報亭買一本《讀者》,我每一期不想錯過的刊物。因為《讀者》上的文章記載的故事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那一年是2010年,我在《讀者》裡拜讀了琴臺的《大器》——

在電視上看到小提琴的製作流程,心有所動。

製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選擇是關鍵。匠人在選擇木料時,非常在意樹木年輪的多少。在他們看來,每棵歷經歲月洗禮的大樹中都藏著一個精靈,而這個精靈正是一把提琴的靈魂。

選準木料之後,木料要在陽光下風乾兩年,使其含水率低於10%。風乾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後,放入一個黝黑的、終年不見陽光的房間,好像大師的閉關修煉,根除雜念,凝聚精魄。這段靜默歲月要持續四到五年。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韜光養晦,本來混沌的木板逐漸有了靈異之氣,凝聚在木頭中的精魄變得純淨而空靈。萬籟俱寂中,那些曾經在大自然中吐納的自然之氣、收藏的百鳥之聲,沙漏一樣滴滴答答地從木頭中滲透出來。老練的工匠這時可以從一塊普通的木板中,聽出一把小提琴的音質。

這樣的修煉,極易讓人聯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捨得放棄紛繁紅塵中的誘惑和熱鬧,捨得放下你儂我儂中的情深和意長,捨得讓自己從一個八面玲瓏、頗受歡迎的“人精”蛻變成呆若木雞、衣錦夜行的隱者,除此,還要忍受漫長的寂寞和孤單,面對隨時來襲的彷徨和絕望、譏諷和嘲笑......唯有如此,才可能煉成“大器”。而這樣的人,註定是不多的。他的內心,時刻都有靈魂的清越之聲在激盪,這是命運賜予追夢人的最崇高的現世享受。而這樣的清越之聲,有的人一輩子都無從知曉。

看啊!閱讀罷!你就知道要成為匠人選中做小提琴木料需要經歷多少年輪的洗禮、後又得烘乾兩年、然後在黝黑的、終年不見陽光的房間裡靜默四到五年才走向紅塵,向世人傾訴《梁祝》的哀怨、《梅花三弄》的悽美、《十面埋伏》的激揚、《二泉映月》的婉轉......,我那時可是因為這次閱讀感悟了好多好多......

那年冬天我付全款在我老家縣城買下第一套房子,家裡經濟非常拮据,我借錢買下一臺筆記本電腦,開始在電腦上每天堅持用有道詞典學習英語發音、閱讀有道課堂的英語資料。

日子在閱讀、上課、溫習中循環充實而過。

那一年是2014年3月,因為我的學習和閱讀從而可以用英語對話被一家孟加拉本土企業聘請。那時我還沒有完全走出失敗的婚姻,我獨自一人背上行囊去了孟加拉本土一家叫PAPELLA 的鞋廠上班。整個工廠除了我和一個印度人,所有的管理人員和員工都是孟加拉人,每天下班後說上幾句中文,算是當時最奢侈的事情了。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艱苦。傍晚回到宿舍,打開洗澡的水龍頭,腥臭味濃濃的、冰涼的地下水洗除了一天的疲勞,卻怎麼也洗不除黑夜來臨的孤獨。坐在暗淡的日光燈下,習慣打開電腦來閱讀電子書,才發現根本沒有WiFi,時間彷彿過得特別慢,細小的蚊子輪番向我發動進攻,一會兒大腿上就抓的紅一片;房間裡那老掉牙的空調發出衰老的呻吟。索性鑽進蚊帳,拿出手機上網,累了就迷迷糊糊睡過去了。凌晨4點多被一陣似歌非歌的聲音吵醒,第二天一打聽才知道是穆斯林教徒朗誦可蘭經,幾乎天天那個特定時間聲音就來了,誦經聲像樂團指揮起了個頭,聲音一起,接下來此起彼伏的狗叫聲連成大合唱......,白天無精打采,整個人疲憊不堪。怎麼辦?我問自己?是回國還是留?想想那可觀的工資,想想那多年來閱讀過的《讀者》勵志故事,世上多少人比我處境還要艱難仍然勇敢地生活,驀然地心底湧起一股莫名的力量!是的,我必須留下來,但我得想辦法充實我的下班時間,我請我的當地同事Jhadi(吉哈德)帶我去電信公司開通一個月90多塊人民幣的無限流量包,然後電腦聯通手機熱點,我開始閱讀中山大學主考的漢語言文學本科教材,碰到不懂得的就在自考群請教學友.....

感謝多年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為閱讀充實了我,從而堅定了我留在那兒工作的決心。也因此我進入了有規律的生活狀態。每日下班歸來我洗澡的時候吩咐廚師做好飯菜,用完晚餐。跑去陽臺澆花,再爬上樓頂,眺望遠處稀疏昏黃的路燈,極目夜霧籠罩的異國城市。然後回到二樓開始閱讀書本。

那一年是2015年,我45歲,有人笑我這個年紀還在參加什麼自考,7月5日,我回國休假第二天。踏進了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外國語學校的自學考試考點,分別在上午、下午考完了《唐宋詞研究》和《民間文學概論》。半個月後我帶上10月份要考的教材返回孟加拉上班,八月在網上查到了已合格的考試成績,心底湧上莫名的欣慰。

日子在欣慰、閱讀、考試中度過了整整兩週年。

那一年是2016年,我要離開孟加拉了。我接受了埃塞俄比亞一家公司的邀請而辭去孟加拉的工作,整整兩週年,我收穫頗豐,拿到了可觀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我每天堅持閱讀自考教材,又有《寫作(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等4科考試通過,其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還考了81分。5月10日那天,當司機把我的行李塞進後備箱,我打開車門準備要上車,剎那間怔在那裡。兩行熱淚情不自禁地湧上我的面頰。我轉過身,朝著我那住過的小樓深深的鞠了一躬,小樓!你可曾記得每夜在燈下閱讀的那個中國人?他要走了,我鑽進了小車,車子緩緩駛向Chittagong機場。

再見了,許多年後還會夜夜夢迴的小樓!再見!吉大港!再見!孟加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那年  那書  那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