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的一名記者,今年52歲,這個春節,原本準備和家人一道回老家天門過年的我,在1月23日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後,就留在了武漢,參加到武漢的戰“疫”報道中。
雖然早在2003年,我就參與過“非典”報道,可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還是超出了我的認知,令人恐懼。按照頻道和欄目的工作安排,我並沒有去定點醫院、隔離點和方艙醫院,報道醫護人員救治病患者的感人事蹟,而是在政府部門和社區街道,報道社區管理和民生保供。
我知道,抗擊疫情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作為記者,我要衝鋒在前,用話筒和鏡頭,講述記錄湖北武漢驚心動魄、感天動地的戰“疫”故事,見證傳播全國人民心手相連、守望相助的正能量。
微不足道的300多字
1月28日是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五天,晚上六點,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的楊硯會長打來電話,他向我反映,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各地實施了嚴格的交通管制,飼料運輸受到限制,一些家禽養殖場按往年常規貯備的飼料有些供應不上了。
我省是禽蛋大省,禽蛋產量居全國的第六位,年家禽存欄34000萬隻,日需飼料3000噸,如果不能及時補充飼料,我省家禽養殖業可能會出現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面對湖北家禽養殖企業可能出現的“斷糧”風險,作為記者,我有責任和義務為這些養殖戶呼籲。
當天晚上,我通過電話,先後採訪了多位養殖場老闆和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的多位負責人,核實相關信息,隨後,抓緊時間寫稿,提交長江雲平臺。
1月29日凌晨,一篇題為《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緊急求援30000噸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的新聞在長江雲率先推出,隨即引發了包括人民網、新華社、農民日報、經濟日報在內的60多家媒體的轉載和農業農村部的關注。
1月30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發出《關於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保障“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滿足畜禽養殖飼料需求。
在農業農村部的協調下,中央和在鄂央企糧食企業迅速行動,在此後的一個月時間裡,先後向湖北緊急調運玉米、豆粕等飼料5000萬噸,我省也及時開通飼料運輸的綠色通道,隨著省內飼料加工企業的開工復產,養殖企業的斷糧風險逐步緩解。
事後,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的楊硯會長和部分養殖場的老闆對我說,你一篇三四百字的報道,給危機中的湖北家禽養殖業帶來了轉機和希望,你真的了不起!當時,聽到他們的誇獎,我內心裡真的有些“傲驕”,不過,我也十分明白,或許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發出《關於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與我寫的報道並無直接關係,而自己在這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推動這一困境轉機的,是社會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和國家的力量。
見證愛心湧動的日子
在我的手機裡,有一張照片,是4月8日零點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時,在關豹高速入口處我的同事幫我拍下的,因為光線和角度的原因,這張照片拍得十分模糊,而在我的腦海裡,疫情防控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物資潮水般湧向武漢的情景,卻是格外的清晰。
2月3日,在繞城高速武漢南出口,我和同事等待從2000公里以外的海南開過來的11輛滿載新鮮蔬菜的大貨車。
這是我在疫情期間,採訪報道的第一條有關愛心捐贈的片子,所以印象也是特別的深刻。
記得愛心蔬菜運抵武漢的那天早上,我和同事提前一個多小時,就守在了高速路口,雖然天氣有些陰冷,但我的心裡,卻是暖暖的。
我記得當時這批愛心蔬菜有青瓜、豇豆和茄子,足足109噸。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海南又先後送來了將近400噸的愛心蔬菜。就在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已經整整10天,小區也準備實施封閉管理的時候,這些遠道而來的新鮮蔬菜,對於居家隔離的武漢市民來說,真的是雪中送炭。
其實除了海南,山東、江蘇、湖南......全國三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愛心,都在源源不斷的湧入武漢,有的是萬眾一心、舉全省之力,有的是個人捐獻、傾其所有,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個來自革命老區江西的菜農老胥。
2月11日上午,江西省萬載縣農民胥基礎捐贈的32噸蘿蔔運到了武漢市洪山區交警大隊的停車場。隨後,這些還沾著泥土的蘿蔔被送到了醫院食堂和環衛工人、居家隔離的社區居民手中。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老胥捐贈的這32噸蘿蔔,竟然是全家等待了一個冬季的收成。而為了把這些蘿蔔從地裡拔出來,村裡村外的20多個鄉親都來幫忙,他們整整忙活了兩天。當時我算了一下,哪怕是5毛錢一斤,這些蘿蔔也值3萬多塊錢。
除了自己捐贈,老胥還發動了周圍的鄉親,就在此次捐贈一個星期後,老胥他們又給武漢送來了37噸的土豆、菜心和蘿蔔。採訪了兩次,我都沒到老胥的人,但是,他託送菜的師傅給我帶了一句話。老胥說,這些菜真的不多,你們那邊要是不夠的話,就再跟我打電話。
就是這麼一句比任何高大上的豪言壯語都要真摯樸實千倍萬倍的話,給了我了很多的感動和溫暖。在我看來,菜農老胥捐贈的不只是蘿蔔青菜,而是老區人民的深情厚誼,是許許多多像老胥這樣的農民兄弟和全國人民一道,鼓舞了我們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信心和勇氣。
從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到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的76天時間裡,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和支持,真的是太多太多,那個日夜兼程,從山東開了10多個小時運送蘆筍罐頭的大哥;那個冒著風雨,把一大車醫療物資從江蘇送到武漢的貨車司機;還有從全國各地逆行的幾萬名白衣天使,所有的這一切,都能讓我感到,湖北、武漢能夠打好這場疫情防控保衛戰,離不開全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和愛心支援,在湖北、在武漢,“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堅持是一種力量
3月2日18:50,湖北衛視《湖北新聞》播出了我指導華中農業大的學生學生和老師拍攝的《華中農業大學萬名師生在鄉服務春耕》新聞。
為了這條不到3分鐘的報道,我讓5個採訪對象,前前後後拍了兩天,拍攝了60多個小視頻。
疫情防控期間,我無法像往常一樣去到武漢以外的地方採訪,可是,對於捕捉和了解到的新聞,我沒有輕言放棄。我通過手機與採訪對象溝通,再指導他們用手機拍攝,從一個鏡頭的景別,到一個畫面拍多長時間,我都在微信上與他們溝通好多次,讓他們拍一個視頻發我看,確認後通過後,再拍其他視頻。
記得在拍攝《華中農業大學萬名師生在鄉服務春耕》這條新聞的時候,為了拍攝大學生在豬圈裡指導養殖戶做好春防的畫面,我讓這個大學生先後拍了同一個鏡頭的10個小視頻,而在拍攝《湖北鄉親遠赴浙江務工不用隔離直接上崗》這條新聞的時候,為了保證現場聲音的清晰,我讓採訪對象將我已經確認並完成製作的6段同期採訪重新再拍一遍。
這樣的拍攝過程,相當費時費力,實際拍攝10秒鐘,電話和微信溝通半個小時,有好幾次,採訪對象都不願意再拍攝下去了,但是,我始終不放棄,一再鼓勵採訪對象堅持、再堅持。
由我指導拍攝的《華中農業大學萬名師生在鄉服務春耕》、《湖北麻城兩個女大學生在村參與疫情防控》、《湖北鄉親遠赴浙江務工不用隔離直接上崗》等多條新聞,先後在湖北衛視和央視播出。從女大學生參與家鄉的疫情防控,和大學師生就地幫扶備耕春耕的平凡作為中,我體會到了,新一代年輕人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現在想起來,我鼓勵他們,何嘗不是在鼓勵我自己?堅持和鼓勵是一種力量,而在戰“疫”最為吃勁的時刻,這樣的堅持和鼓勵真的非常需要和值得。
兩個多月來,我先後在湖北衛視和央視新聞、綜合頻道、經濟頻道、農業農村頻道、人民網、新華社視頻、央視網、學習強國等媒體(平臺)發稿30多條(次),其中《江西農民千里送蘿蔔 甜了武漢市民心》還上了3月3日的央視《新聞聯播》,看著自己穿著頻道的工作服、拿著壟上臺標的畫面,真的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
是的,那些日子,令人感動的情景,真的是太多太多,一個笑容、一個擁抱、一句簡單的“中國加油、武漢加油”,都曾溫暖過我並給予我戰勝內心恐懼的力量。
現在,我有一個願望,當武漢人都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我要向所有關心和支援過湖北、支援過武漢的人們說一聲:謝謝你們!祝你們平安健康!( 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 楊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