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曾被張藝謀導演改編成電影《歸來》。我先是看了電影,當時的確被影片中兩位老人長達幾十年的守候和愛情深深打動。但在我看了小說之後,我卻覺得電影過於斷章取義,與其說是改編,不如說它只是截取了小說中“歸來”的片段,重新演繹了另一個故事。

就連嚴歌苓自己也說:

“《陸犯焉識》本來是一部抗拍性很強的作品。首先它的體量極大,是一個人的一生,還有它比較敏感,但是我必須要寫這本書,不管有沒有人出版或者在哪裡出版,這本書我一定要寫,這是一個作家一輩子需要完成的一件作品。”

相較之下,小說的豐滿之處在於,它不僅書寫了陸、馮二人的感情遭際,還在其中融入了作家對知識分子與人格自由的深刻思考。

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01 用一生確認,你就是對的人

陸焉識和馮婉喻並不是一開始就情投意合,他們的愛情經歷了一個極為曲折的過程。婉喻是作為恩娘束縛陸焉識的一枚棋子而嫁入陸家的,陸焉識因此對她十分冷淡和不滿。面對婉喻的死心塌地,陸焉識的愛只是強者對於弱者的施捨和憐憫。

然而,日子一久,陸焉識也多少對妻子有了一些關懷。尤其是在恩娘拼命壓制小兩口的獨處時間時,陸、馮二人便常常揹著恩娘“偷情”。但這種愛,是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團結,是由外來者的入侵而造成的短暫親密。一旦失去外在的威脅,兩人之間也只剩下無話可說的空白。所以當陸焉識強行帶著馮婉喻去無錫遊玩時,夫婦倆竟手足無措。

小家庭的矛盾終究還是被更大的戰爭衝突取代了,陸焉識遠赴重慶,被迫和婉喻分居兩地。他愛上了火熱的重慶女子韓念痕,對於婉喻,只剩下一封封家書的義務和責任。

直到陸焉識入獄,婉喻仍然不離不棄,他才真正感到了患難夫妻的情深義重。小說中的一個細節特別打動我:

當監獄把婉喻親手剝出的蟹肉蟹黃倒進垃圾桶抬走時,陸焉識下意識地撲到垃圾桶邊,從裡面撈起一大捧蟹油蟹黃,和著爛蘋果爛柿子塞進嘴裡。

那一刻,恐怕連陸焉識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愛著馮婉喻的。

而後在西北大漠上的二十年裡,陸焉識反反覆覆地回味婉喻過去的每一個眼神和每一個動作,品出了她藏在每一處細節裡的愛意流露,他於是確證了自己對妻子的深愛。

“需要好長時間,焉識才會得著妻子目光的要領。妻子的美豔,就在哪類目光裡。她的生動和風情,都跟著那目光轉瞬即逝,但可以非常耀眼。”

從不平等的施捨和接受到平等的彼此相愛,陸焉識和馮婉喻花了太長太長的時間,但也正是時間證明了婉喻對陸焉識恆久的愛,也是時間讓陸焉識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情。

如果說前半生是婉喻總在追趕那個桀驁不馴的陸焉識,那麼後半生則是恍然大悟的陸焉識在拼命地挽留那個愛他愛到忘卻的馮婉喻。

焉識的歸來和婉喻的遺忘像是作家故意捉弄這對苦命鴛鴦而開的玩笑,有人說這是辛酸的悲劇,但我覺得這未嘗不是一種喜劇:

婉喻忘卻了陸焉識曾給她帶來的折磨和痛苦,而只剩下對這個人單純的依戀;陸焉識也終於得以日夜陪伴在婉喻身邊,彌補他大半生的虧欠。對於他們來說,遺忘也意味著某種程度上的解脫。

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02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除了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陸犯焉識》還將觸角伸進知識分子的隱秘人格里。

陸焉識從一個春風得意的富家少爺和大學教授變成監獄裡不乾不淨的囚犯,再到西北荒漠上無名無姓的“老幾”。幾經坎坷,他看過世間繁華的美景,遭受過爾虞我詐的攻訐,也受盡炎涼世態。

終其一生,陸焉識都在執著地追求“自由”。

在家裡不自由,他就到美國去過花花公子的生活,縱情聲色;

被包辦婚姻不自由,所以他在遇見韓念痕時才那麼不可自拔地愛上她——與其說愛這個人,不如說愛他可以隨心所欲支配自己的情感

有話不說不自由,所以他執拗地一次次發表文章議論時政,最終只是被自己迂腐的書生氣弄進了牢籠。

陸焉識所追求的自由,說到底是他在恩娘專制下對於自主獨立的渴望,可他並不知道該如何與“自由”相處。一旦意外獲得短暫的自由,他就不加節制地去使用它,往往讓自由淪為放縱,也在其中迷失了自我。

而小說最為弔詭的是,當陸焉識真的被剝奪了人身自由時,他卻慢慢地在接近自由的真諦。

不論是在獄中還是在荒漠上,陸焉識都不曾中斷記錄。那些年他留下的不單單是困苦的痕跡,還有給妻子婉喻數不盡的書信和一本厚重的回憶錄。

這些東西是陸焉識畢生的傑作,是他在極度窘迫的處境下對於生命的記錄。記錄本身就富有意義,它維持著陸焉識骨子裡的人格尊嚴,也彰顯出知識分子的精神高貴。自由,不是你得到它就可以揮霍濫用的東西,而是哪怕在你得不到它時依然竭盡所能去呵護的信仰。

在荒漠的二十年裡,陸焉識學會了藏私貨、耍滑頭,也學會了裝口吃、賣瘋癲。他褪盡了華麗的外表和文人的傲氣,這是生活所迫,但也是生存所需。

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嚴歌苓《陸犯焉識》:我用盡一生,才明白何為“愛情”與“自由”

從這個角度來看,陸焉識的變化也不僅是知識分子被政治淘洗的悲哀,而應該看作生活對於一個人的考驗和磨練。以前的陸焉識是一個“做別人要他做的人”,後來的他卻能明白自己對於妻子、對於自我的真實感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和成長呢?

人生總是無常,那個時代和陸焉識一樣有著相似遭遇的知識分子不計其數。有些人不堪困苦而結束生命,有些人在打擊中一蹶不振,陸焉識卻能拼盡全力活下來,並最終見到了他愛的人。這已經是一種幸運,也是他自己向上天爭來的福氣。

嚴歌苓向來被譽為“會講故事的人”,比起《芳華》《天浴》等作品,《陸犯焉識》顯然更為厚重和博大。她在這本小說裡講述的是關於愛的故事,是關於自由的故事,也是關於人性的故事。就讓我們泡上一壺茶,靜靜地體會作家在其中寄寓的情感,品一品人生的滋味吧。

<code>我是作者老人家一斤,用閱讀發現新的世界,用文字照亮你我人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