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涯(二)

《安家落戶》

從獅子口一路爬坡,走過水沖溝路,傍崖山路,林間小路,五里多的山路全無一戶人家。好容易看見了山灣小堡上有一小村,那就是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當時毛主席對知青的“最新指示"還未發表,我們得到的是到“農村去安家落戶,滾一身泥巴,練一顆紅心"的口號指示。12月毛主席發表了"最新指示”,我們才知道:"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們才知道我們是"接受再教育”來了。

這山堡上的小村寨就只有十來戶人家,生產隊長家住這裡,生產隊的保管室在這裡,生產隊也就在這裡了,村寨附近有幾個山腰上零星散落著十多戶人家,一共三十來戶人家組成了生產隊的全部。生產隊的院埧坎上站滿了來看"稀奇"的鄉親,縷爛的衣服,抄著的雙手,臉上卻堆滿了熱情善良的笑容。

隊長在家招待我們吃了臘肉和豆花飯後,把我們帶到住地。這是生產隊原來的保管室,有"天樓地振”。算是隊裡最"豪華”的房屋了。給我們備了火灶,乾柴。用木板加條凳給我們架了床,並鋪上了幹穀草,我們鋪上被褥後就成了我們的"家"。門前擠滿了看"稀奇”的鄉親,我們急忙招呼"進來坐"。來了幾個大膽的青壯年和小孩,給我們介紹了生產隊的方位和一些基本情況。

傍晚,遠處有一條火把"龍"在山區小路上行走,並伴著鑼鼓鎖吶音樂,來到我們住屋前,介紹了來意。原來他們是別的無知青的生產隊,給我們送來了臘肉蔬萊和大米。幾天時間我們分別收到了好幾個生產隊給我們送來的食品,真讓人感動不已。後來才知道這是公社作為"政治任務"向鄰近生產隊交辦的。本來就不富裕的鄉親們,讓我長久不能忘懷他們的付出。

兩三天後,公社書記曾慶奎同縣革委委員陳仕俊(應該是習水一中的學生,結合進的縣革委),來到我們知青點看望,噓寒問暖,可見當時從上到下對"安置知青"的重視程度。

家算安下來了,接下來該是勞作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