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影片讲述的是一群从小就要被培养成为器官捐献者的年轻人。

女主凯西,和她最好的两个朋友,汤米和露丝从小生活在全封闭的寄宿学校海尔森。

学校十分注意他们的安全,每天几乎按照标准比例搭配他们必须的营养,不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告诉他们逃出学校会有想象不到的残酷惩罚。孩子们只能通过戏剧课的话剧来根据剧本台词,模仿外面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那时候的她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单纯地畅想着将来美好的生活,青涩地聊着彼此的秘密,好像未来还在很远的以后。

就像小时候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长大后会面临怎样的生活。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1.

有一天,一个老师告诉孩子们,她们只能按照被安排好的进程生活——即成年以后,要被送到各个寄宿点,再在需要的时候去到器官捐献中心,成为一个器官捐献者。

通过捐献器官,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学校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捐献自己的器官。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好像社会里只有少部分的有钱有势的人在代表着各式身份真正地活着,剩余的人都只是默默无闻地,随时牺牲自己的器官来为他们的健全。

这就是器官捐献者的命运。

是社会大多数人的命运。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甚至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一个称作是“人”的生命。

但就像凯西说的那样,捐献者和被捐献者又有哪些不同呢,我们不都是一样幽怨时光不够,抱怨命运不公,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名义被榨取自己所有能榨取的。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我们生来不就是为了死去,无论在生的时候怎样拼命争取,竭力所求,到了终点,也终将孑然一身。

命运对于每个人而言永远是不公的,我们永远会看向别人门前盛开的花,这不也是恰恰是其最公平的地方。我们都会面临自己生命中“不公”的苦难,但也会品尝到自己“专属”的幸福,在属于自己的苦乐交加中,走完这趟永远不够长的旅程。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2.

海尔森学校有一个美术馆,据说是为了鉴定学生的灵魂。有传言只要学校里有相爱的学生,就可以去找学校的老师看他们的画,用爱情证明他们的灵魂,他们就可以延缓捐赠器官的时间。

直到汤米和凯西终于相爱后,汤米把这当做最后的希望,竭尽全力地画出尽可能多的画作为自己的证明。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当两人拿着汤米的画找到学校的老师,老师却说,那个传说是假的,所有来到这里的情侣最终都只能无功而返。

他们不是被检验灵魂,学校的美术馆只是为了测试,他们有没有灵魂。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得知了真相后的汤米,彻底被击垮了最后一根挣扎着立起来的稻草。他歇斯底里地呐喊,咆哮,最终还是接受了结局。毕竟,已经没有了别的选项。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接受,仿佛是面对命运的唯一选择。

但到最后,在生前最后一次器官捐献的手术台上,他还是看着凯西,露出了释然的笑。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既然已经注定,又何必去强行让这场旅程变得痛苦不堪。

我们都是一样地慢慢走向死亡,与其让余生的每一刻充满埋怨,不如放平心态,早点转化到最后一段的平静。

生活既已如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它改变被我们的身体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心脏。

释然,或许不是对命运的原谅,而是接受了它即使不完美的躯壳。

毕竟拥有过哪怕片刻的快乐,每一秒幸福的曾经,都可以转化成为最后解开内心的钥匙。

当你打开了被抑郁矛盾紧锁的心门,看到的,一定是和美好紧紧相拥时,最温暖的时刻。


电影《别让我走》:命运既已如此,不如释然接受

#情感写作小能手##我要上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