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作為家長的你,會向孩子爭寵嗎?

最近,一位湖北武漢爸爸與女兒吵架的視頻登上熱搜,原因是女兒的作文裡,全篇都只讚揚媽媽的愛,卻對爸爸的愛隻字未提!

這位爸爸表示很不服氣,與女兒理論了一番。

萬萬沒想到,女兒很乾脆地回答:“爸爸沒有愛。”

聽到女兒扎心的答覆,爸爸瞬間氣到原地爆炸!

他開啟唐僧模式,細數自己功勞:“你穿的衣服哪裡來的,你去旅行怎麼去的?房子哪裡來的?”並強行索愛,要求女兒必須再寫一篇《爸爸的愛在哪裡》。

小慕覺得,這位爸爸吃醋的樣子,實在太可愛了!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連吃瓜群眾也紛紛認為這件小棉襖太漏風,爸爸已經被氣得失去了理智。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也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家庭氛圍讓人羨慕,吃醋爭寵的爸爸簡直太有愛!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01

父母大膽索愛,孩子幸福指數高


如果你以為只有年輕爸媽愛爭寵,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年紀偏大的爸媽在爭寵這件事上也毫無遜色。

前幾天,一位甘肅醫療隊的隊員吐槽,自己的爸爸媽媽很愛爭寵。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甘肅醫療隊的女孩說,疫情支援武漢期間,不論先聯繫父母中的哪一個,另一個都會分分鐘打翻醋罈子。此外,日常生活中,爸媽也會“爭風吃醋”。

無奈之下,女兒只能“建群”,每天在群裡報平安,做到“雨露均霑”,平衡父母的感受。

家有這樣“爭風吃醋”的父母,你是否也覺得很棒呢?

明星家庭也不能免俗,也會出現同樣的事情。

有一次,鄧超問女兒小花更愛誰?機智的小花說“愛爸爸媽媽”。

但鄧超繼續追問:“一定要選一個。”小花妹妹堅定答道:“愛媽媽。”鄧超只能在網上吐槽自己的委屈。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家長慕課認為,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寵,其實這也是另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父母撒嬌適當地大膽向孩子“索愛”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使親子關係會更融洽,因為實施的行為比接受的行為更能讓孩子感到幸福。


02

父母不吝嗇愛,孩子成長更有底氣


曾有這樣一個調查:“在你的心中,誰最重要?”90%的中國父母會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孩子”,而90%的西方父母卻會回答說“伴侶”。

事實上,只愛孩子的家庭,孩子並不幸福,而同時夫妻也恩愛的家庭,孩子更快樂。

回想自己的童年,有多少父母曾經這樣對孩子說:

以後長大千萬不要找像你爸這樣的人!

你媽什麼都好,就是太囉嗦了,煩不煩啊!

你怎麼跟你爸(媽)一個樣子,真是氣死我了!

……

這樣公然在孩子面前詆譭另一半,是很傷害孩子內心的。如果孩子聽多了這樣的評論,他們的童年還會幸福嗎?

所以,家長慕課認為父母不吝嗇愛,孩子成長更有底氣。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女性更願意表達愛,而作為家庭中的父親角色常常比較沉默。

記得看過一段短視頻,一位父親在女兒婚禮上的致辭,囑咐新郎(女婿)說:“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請不要打她,也不要罵她,一定告訴我,我帶她回家。”

再如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和寶拉的父親。大女兒寶拉嫁人當天,她收到了爸爸給她寫的信。

信裡滿是爸爸的不捨和深沉的愛:“希望你不要忘記,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是爸爸最珍貴的寶石了。我愛你,我的女兒,無比感謝你能成為我的女兒。”

不善言辭的爸爸以寫信的方式,讓大女兒寶拉感受到自己在爸爸心裡到底有多重要,也讓寶拉感知到家庭對自己有多重要。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著名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過,“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是很重要的,他們希望永遠都被愛縈繞。”

家長慕課希望,孩子們在花式表白媽媽的同時,也不忘爸爸的深情付出,他們不是不愛,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03

學會秀恩愛,打造和諧家庭


心理學家諾費奧說過一句話:“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未來夫妻關係的原型。”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模樣。

娛樂圈中著名的恩愛夫妻杜江和霍思燕,從小就給兒子嗯哼灌輸愛的教育。

嗯哼一直生活在父母愛的環境下,杜江經常在嗯哼面前誇獎老婆,並且不避諱地親吻老婆,所以嗯哼才會懂得如何愛媽媽和寵媽媽。

其次,霍思燕是一個會對嗯哼服軟的人。藉助於杜江對兒子的教導,自己偶爾會跟兒子撒撒嬌,這樣嗯哼就會主動承擔起保護媽媽的責任,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一個家庭中父母學會秀恩愛、敢於秀恩愛,會讓孩子在成長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積極影響,讓孩子明白愛的定義,理解幸福的定義,幫孩子形成健康的婚姻觀。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當然,對於比較傳統的家庭來說,父母秀恩愛,似乎也是一件非常有爭議的事情。

一些家庭中,父母互相表達愛意時,會刻意迴避孩子,甚至電視劇中男女比較親近的動作也會把孩子的眼睛捂上。

其實,適時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反而會讓孩子在成長中學會敢於爭取,學會溫暖時大膽表達,具備勇敢追求幸福的能力,追求機會的能力。

父母間的“秀恩愛”不一定是甜言蜜語的表達,而是在生活的細節裡體現,讓孩子耳濡目染到愛的氛圍。

它可以是睡前的一個擁抱、跌倒時的一個攙扶,也可以是出門時的一句叮嚀,下班時的一個問候,失意時的一次支持……

反之,如果孩子成長的原生家庭中,只有相互爭吵和責備,相互貶損和嫌棄,他只會感受到冷漠和惡意,進而摧毀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幸福感。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正如文章開頭的例子中,當爸爸被氣到變形,向一旁的媽媽求助:"你倒是說句良心話啊”時,在一旁笑抽的媽媽卻故作鎮定,看著假裝兇巴巴的老公和毫無顧忌的女兒,一家人歡樂的氣氛羨煞旁人。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寵溺和體貼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和支持爸爸,夫妻一起給孩子喂“狗糧”,孩子未來更容易幸福。


04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態度決定的。”

動畫片《尋夢環遊記》中,主人公小男孩米格爾一心夢想成為音樂家,但他的家族卻世代禁止族人接觸音樂,只能認命做鞋匠。

不甘於放棄夢想的米格爾,在與家人發生激烈衝突後,奪門而出,揚言道“我不想有這樣的家”。

當孩子的夢想與我們的想法不一致時,很多家長以“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扼殺孩子的每一個理想。

但如果家長的態度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允許孩子嘗試,並陪伴他一同前行,挫折時給他鼓勵支持,成功時給他告誡提醒,那麼,孩子潛能將不斷被激發,未來的人生也會更有高度。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在年幼的孩子眼裡,陪伴就是愛,陪伴成長就是父母愛的態度。

希望家長們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參與孩子成長,也要珍惜孩子的每一次“邀請”,陪孩子一起讀書、遊戲、運動等等。

同時,傾聽孩子的感受,包容孩子的無知,挖掘和賞識孩子的能力,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給孩子自由地成長,引導孩子從自由走向自律,引導孩子主動思考未來,併成長為有著優良品質的人。


-溫馨寄語-


孩子在有愛的家庭長大

才能學會愛、責任、擔當


家長慕課衷心提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不要讓物質代替陪伴


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和伴侶

這樣孩子們才能感受到你誠意滿滿的愛


女兒寫作文只誇讚媽媽,爸爸嫉妒到變形,會爭寵的父母太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