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說話為什麼喜歡省略主語?

不少學日語的小夥伴在剛開始接觸日語時,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日語的句子大部分都沒有主語!而按照我們中文的習慣來說,每個句子都要有主語,不然就是病句。所以我們在翻譯“明天我去”時會說成「明日私は行きます」,“你明天來嗎?”會翻譯成「明日あなたは來ますか」。但這樣的說法很不自然,日本人會直接說成「明日行きます」「明日來ますか」,句子裡既沒有“我”也沒有“你”,這讓我們感到很不習慣。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說主語呢?在沒有主語的情況下又是怎麼理解句子的意思呢?今天就來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日語中的“省略主語”問題吧。

通過場景和上下文語境理解

日本人是非常含蓄的民族,他們不喜歡直白的表達方式,說話非常委婉。所以很多情況下,我們要根據當時的場景或上下文語境來了解他們要表達的意思。

比如「もしよかったら、ひとつ聞いてもいいですか。」。(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問一個(問題)嗎?)那麼很顯然是我要問你問題,不會出現歧義,所以不用說“我”和“你”,而且大家有沒有發現,他們連賓語“問題”都省略了。

通過動詞來體現主語

正因為日語中主語、賓語、動作對象等都可以省略,那麼不會省略的動詞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很多情況下我們要靠動詞的形式來理解句意,比如動詞的基本形本身就表示“要做某事”,在對話中出現時主語通常是“我”。比如:

「バスが遅いから、自転車で行く」。(公交車太慢了,(我)騎自行車去。)

再比如對話中出現的動詞+て,即「てください」之意,是讓別人做某事的意思,比如

「早く起きて」(你快起床!)

同樣地,「てほしい」「なさい」和動詞命令形等也都是表示讓別人做某事。

再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對別人說「がんばってね」,別人回答「うん、がんばる」,第一句是“請你加油”,第二句是“嗯,我會加油的”,只是通過動詞來表現意思,都沒有出現“你/我”這樣的字眼。

表示主觀意願/情感的詞

日語中對“我”和“他人”有著明顯的區分,比如有些表示情感的形容詞(うれしい、かなしい、たい、ほしい),還有表示思考、感覺的動詞,如「思う」「気がする」等,是隻能用於第一人稱的,所以出現這些詞的時候主語一定是我,比如:

日本へ行きたいな。(我想去日本。)新しい車が欲しい。(我想要一輛新車。)

授受動詞

「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以及它們的敬語動詞在日語中被稱為“授受動詞”,它們不僅可以表示物品的給予和接受,還可以表示動作所帶來的恩惠的施與和接受。(即“我為別人做某事(為其帶來恩惠)”“別人為我做某事(為我帶來恩惠)”等意思)

那麼使用授受動詞時也大多可以省略主語。舉個,「助けてくれる」就是“你幫助我”,「助けてもらう」就是“我受你幫助”「助けてあげる」就是“我幫助你”,神不神奇?所以如果有人說「助け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就是“謝謝你幫我”的意思啦!

敬語

眾所周知,日語有著非常複雜的敬語系統,敬語包括尊他語、自謙語和禮貌語,又有敬語動詞、敬語句型等多種表現方式,我們通常可以根據敬語來判斷句子的主語是誰。比如

「ご註文はお決まりですか」(要點的菜定下來了嗎?)

這句話用了尊他語的句型「お~です」,是針對客人說的,所以應該是服務員問客人“您決定要點什麼了嗎?”再比如說

「ここで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在這兒等)

這句話用了「お~する」的自謙語句型,也就是“我在這等您”的意思。

當然上述的幾種情況也很可能同時出現,這就需要我們綜合分析和理解啦!

總之,省略主語是日語的一大特色,也是日本人含蓄性格的表現,我們要學習日語,必須要習慣這一點哦!大家還知道那些省略主語的情況呢,也歡迎留言告訴小編哦!

日本人說話為什麼喜歡省略主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