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头条影视档案馆#

法理与人情,似乎从来就是一个驳论。千百年来,有人支持着“以刑法之严,立王道之威”的严刑厉法,也有人支持着“极端的法,就是极端的不公”的以情执法,但无论何种观点,都离不了法律的桎梏。

电影《我不是药神》,就是在讲述这样一个法理与人情的驳论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人物群像描绘

影片在叙述中多次对病人群体进行了群像展示,两次病患群的镜头是对病人最直接的写照,他们努力的生活,向着美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不愿放弃一丝的生机。第一次展示直接写出了病人群体的庞大,而第二次出现,则充分体现了病人们对生的渴望。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他们在群中疯狂的下订单,一条一条的记录都在无声却有力的倾诉着他们想要好好生活的心愿。此外,病人的抗议运动也是一次群像描写,他们一面抵抗着病痛的袭击,一面还要对抗高昂的药价,即使自己在两座大山前如此渺小,但他们也依旧在努力地为自己争取一亩三分地。它向我们昭示着底层人物在病痛和天价药之前的无奈,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悲惋。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叙事结构

影片保留了真实事件中的与正向价值相关的部分进行拍摄,同时在影片前半部分加入喜剧元素,让影片将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影片曹警官和程勇之间从疏离到谅解的一个过程,正是我国当前执法者在执法中与民间造成裂隙,并最终消除裂隙的一个真实写照。影片在不破坏现实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大面积的反应了我国当前的国内情况,无论是批判还是赞颂,影片都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无论是我国医药制度的问题,还是法理与人情的冲突,都在影片中被描述的淋漓尽致,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视听语言

影片在视听语言上的独到选择也为影片增加了更多的闪光点。他在拍摄中大量使用手持摄影,用镜头的晃动来表达出主人公程勇的不安,镜头的晃动仿佛一颗努力跳动的心脏,它努力的为自己,为病人们跳动,让主人公内心的良善展露无疑。此外,影片大量使用中近景镜头,让我们可以直观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借此来判断人物的情感表达,同时中近景能够淡化影片的背景,以达到突出主要人物和人物故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程勇第二次到达印度时,一个很大的湿婆造像在街上来回移动,这是印度人民在面对病痛时的信仰,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但即使造像再精美,最终治愈人民的还是科学。而这样一个小的细节也更加坚定了程勇为了病人走私药物的内心,让他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药神”。

主题内涵

影片借程勇走私药物救人为契机,深刻地挖掘了人性中的光辉与温暖,向我们昭示着人性本善这一古老但不过时的真理。程勇第一次走私是为了利益,所以他会在面对张长林的威胁时急流勇退,转而变成一副大款模样。但他第二次走私,则是真真切切为了病人而做出的选择。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朋友的死使他受到了刺激,当他坐在医院长凳上时,阳光打在他身上,让他在顺光拍摄的镜头中完成了这次抉择。此后,他不计本利地为病人买药,身上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也越来越耀眼。当然,影片中流露出人性的地方,不止程勇一个人。病人隐瞒程勇的行踪,是病人们人性光辉的闪光时刻。警察曹斌的同情和释放,是曹斌作为一个执法者的温暖。

小结

有人说,最耐人寻味的悲剧往往是善的冲突。的确,在影片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反派,每个人似乎都情有可原。影片用笑泪与共的方式将我们平时不常接触的善良拉到了我们愿意接触的层面,这样的善良铺开以后,或许一切改变都有可能。

《我不是药神》寄托在商业戏剧下的文艺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