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摘抄《原生家庭》筆記

昨晚追劇《安家》,看到房似錦參加街道馬拉松健康跑,衝刺跑完十公里後說到的一句話淚眼婆娑。“你們是為了健康跑,而我是為了活命。”

一直覺得孫儷演戲演大勁了,把一個賣房子的精英演出來娘娘的範兒。看到這一淚目,才懂得了孫儷的用心。

從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摘抄《原生家庭》筆記

圖片來源百度

方似錦,房家第四個女孩子,差點扔到井裡死掉的,房四井。被爺爺救下後,從此也成了家裡人的出氣筒,姐姐們打,媽媽往死裡打,她為了躲避捱打練就了越跑越快的本領。為了給弟弟要房款,媽媽不顧一切和她逼要100萬。家裡出了事,甚至用最疼她的爺爺來做人質。哪裡有親情?連做人的底線都沒有。

不由得想起來去年的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她們的原家庭都典型的重男輕女型家庭,家裡不是有身體虐待型父母就是有言語虐待型父母。追《都挺好》的時候寫了《母愛的羈絆》書評。看《安家》想起來美國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

從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摘抄《原生家庭》筆記

圖片來源百度

《原生家庭》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這本書通過眾多的案例,讓你能收穫三方面的知識:

*瞭解問題父母的行為模式

*認知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

*學會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本篇讀書筆記是《原生家庭》中第三部分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父母的行為給子女造成的傷害,伴隨著他們的生活揮之不去,會影響到婚姻甚至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世世代代。下面將通過具體方法,幫助他們重塑自我,活出自己的人生。

注意原諒的陷阱

以前的心理學圖書都是認為原諒傷害者,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德國海靈格的家庭系統訓練營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你對你的父母是沒有原諒的資格的。千萬不要說我原諒媽媽了,你需要學會感謝而不是原諒,你要感謝媽媽用她的方式把你養大了。

但是本書作者發現即便那些聲稱已原諒父母的子女,其生活往往並沒有得到改善。他們仍為自己難過,仍存在心理問題。只有在父母努力求得子女原諒時,原諒才有意義。而作為子女,只有釋放內心的悲痛和憤怒,把責任歸還責任人,他們的情緒和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擺脫和父母的糾纏

在有問題父母的家庭裡,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糾纏,其影響難以估量。

緊密糾纏的親子關係有兩類。一,子女不斷向父母屈服,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首位。比如房似錦,比如樊勝美。二,子女對父母吼叫、威脅他們,或者和他們形同陌路。表面看似與父母分離,其實他們仍舊和父母密不可分。比如蘇明玉,離家出走後,發誓不管家裡的事情。但是她爸爸一有事兒她就生氣,她就著急。無論順從或反抗,只要你對父母的情感很強烈,他們仍然可以在情感上折磨你,繼續控制你。子女要從觀念、感受和行為等層面擺脫和父母的糾纏。在情緒激動時,避免與父母接觸和對質。

從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摘抄《原生家庭》筆記

圖片來源京東

自我界定

一個人不僅是家裡的一份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對被傷害的子女而言,他們需要進行自我界定。

如何自我界定,可以採用“少一些反應,多一些回應”的方法。反應是指受情緒的影響為自己辯護的行為。書中的案例是一個媽媽罵女兒自私。女兒說:“不,我沒有,我總是為你著想,不管多累都會帶你逛街、購物……你永遠不滿足。”

而回應,則是通過使用非辯護性回應,溫和而堅定地表明立場。比如,媽媽對女兒說:“我和你父親不想住賓館,你真是個自私又忘恩負義的人。”女兒說:“您看問題的方式真有意思……讓你們傷心我很抱歉,但我需要考慮一下。”

我的理解是,反應是針尖對麥芒,急於爭辯、甩鍋,不對這個事情承擔責任。而回應是處理事情,不是和情緒溝通。這個案例對我觸動很大,平日裡我媽媽一說我,我就急眼,話趕話,就是反應過激,而不是回應媽媽。

不再自我懲罰

學會不再自我懲罰,要卸下為童年的不幸承擔的責任,將責任歸還責任人。

你需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和內心的孩子對話。你可以對著自己童年的照片,大聲說“你不需要為……負責!”這句話的中間加上你受到的傷害,比如“他們的忽視”“他們酗酒”“他們的毆打”。接著,重複剛才的句子,但句式改為“我的父母應該為……負責!”重複以上的練習,讓你的感受慢慢適應新的認知。蘇明玉就選擇了放下,原諒媽媽,迴歸家庭,和爸爸哥哥們和解。

作者說,只有感受和表達憤怒與悲傷,才能釋放內心深處的那個孩子,消除他的內疚和自責。不然,你還會繼續自我懲罰。

從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摘抄《原生家庭》筆記

圖片來源於京東

克服直面父母的恐懼

作者說,以上的方法和練習,都是在為你與父母對峙做準備。對峙意味著你在深思熟慮後勇敢地面對父母。

與父母對峙的目的,不是報復、懲罰他們,不是讓他們收斂,也不是發洩你的憤怒,或從他們身上尋找些補償;而是為了直面他們,克服面對他們的恐懼,告訴他們實情,併為你們此後的關係做出定位。

對峙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對峙有效果。二是,沒有歸還的,便會轉移。如果你對父母的恐懼、憤怒和愧疚沒有解決,就會把這些轉移到配偶和子女身上。

如何對峙,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寫信如果父母患病或者過世,也可以寫對峙信,不寄出去,將信的內容讀給父母的照片聽。

方法二,面談。在此之前,你需要預測父母的反應。

比如父母說:“根本沒這種事。”

你可以回應:“你不記得並不代表事情沒發生過。”

再如父母說:“這都是你的錯。”

你可以回應:“你可以將這些歸罪於我,但我不會為你對我做的事承擔責任。”

為了準備充分,你需要設想父母最糟糕的反應以做出應對。

作者說,不存在“失敗的對峙”,因為你對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只要有勇氣邁出這一步,你就獲得了成長,你將比過去更加堅定、更加勇敢。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正確地愛孩子,養育孩子。身為子女,當我們受傷而無力掙脫時,一定記得向外界求助。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有點問題。幸福的原生家庭可以治癒不幸的一生,而不幸的原生家庭一生都無法治癒。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個幸福的家庭。

從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摘抄《原生家庭》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