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的語緣


閩南語的語緣

閩南話是否源於河南固始方言呢?固始地處中原,在經過歷史的淘洗之後,固始方言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已經無法形成比較正宗的固始方言了。古老的固始方言在南遷的過程中,與閩南當地的語言交融,形成的閩南方言中保存了固始方言的特色,因此現在已經很難再找到同樣的語言了。但在閩南話裡,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固始方言的印痕。  

 在固始方言中,“客人”就叫“人客”,這與閩南語又是一個不謀而合。另外,管太陽叫“日頭”、起床叫“起來”、丸子叫“圓子”,這些日常的稱呼,在現今的閩南與固始,都成為兩地歷史交融源遠流長的明證。   

其實,閩南與固始還有著共同的稻作生產方式,共有的風俗、語言和社會心理。比如在節俗、婚俗、葬俗方面都相差無幾。父母去世兒子要披麻出廳當“孝子”,行二次葬,揹著骨殖罐到處找風水。尤在語言方面,本來固始屬北方官話區,但它沒有翹舌音zh、ch、sh,也沒有舌面音j、q、x,居然與閩語十五聲系統相一致。龍巖話屬閩南話的古老層,它與廈門話不同點之一就是隻有前鼻音in沒有後鼻音ing,如冰、平、精、青廈門話讀後鼻音韻母,固始話則與龍巖話一樣讀前鼻音韻母。客家話受贛方言影響,聲調較少,往往上、去、入不分陰陽,這個特點也源於固始方言。至於詞彙影響則更為直接,如龍巖、永定一帶有地名叫西陂、新陂、高陂,還有稱“壩”如南洋壩、壩墟等。原來這些特殊詞彙源於固始,他們以“長藤結瓜”式即水渠串連著許多池塘的水利工程叫“陂”,蓄水灌溉堰叫“壩”。再比如:甲魚叫圓魚、開水叫滾水、天亮叫天光、天晴叫好天、槍叫銃、牌子叫字號、廚房叫灶下或灶間、地方叫所在、沒有叫毛得、太陽叫日頭、跳蚤叫虼蚤、下雪叫落雪……  

 固始的節日習俗也很多,中秋節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個。以前當地人過中秋節,有錢人一般都是買月餅,沒錢的,則是自己做丸子吃。炒些芝麻用面和成丸子,用紅糖煮成湯沫。這種過法是固始的傳統特色,象徵團圓紅火。泉州至今還保存著“冬至立冬煮丸子”、“七月初七包糖米果”的民間習俗。這與固始是否有一定的關聯?  

 閩南話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主要分佈在閩南和臺灣,還有廣東潮汕、海南及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海內外講閩南話人口達5000萬,成為世界60種主要語言之一。1977年,科學家把閩南話錄製在美國“旅行者二號”宇宙飛船的那張可保持10億年之久的鍍金唱片上,到廣袤無垠的星河尋覓外星知音。


閩南語的語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