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能記下他們的姓名,卻記住了他們的工號!

圖片

近日,家住朱家角鎮東井街的王復之、張蓉君夫婦將一封感謝信送到朱家角鎮黨委政府辦公室,千叮嚀萬囑託希望鎮領導能夠替他們轉達他們對綜治大隊古鎮中隊工號為616、632、052三名隊員的感激之情,千恩萬謝他們疫情期間對他們的暖心幫助。

圖片

圖片

“綜治大隊古鎮支隊用大愛溫暖了朱家角古鎮的遊人和居民,他們也是古鎮的另一道‘風景’”感謝信裡這樣寫道。工號616、632、052是朱家角綜治大隊古鎮中隊隊員徐瑞鋒、諸春峰、邵武強。他們不分日夜、無懼風雨輪守於放生橋兩岸,每次看到張阿姨託著沉甸甸的買菜推車過放生橋,就主動幫她把重物搬到橋的另一邊去,這樣一來二去,幾位隊員雖未透露姓名,但胸口那幾張工號牌早已牢牢印在張阿姨的心中了。

圖片

受訪居民 張蓉君

“太感動了,我覺得這些人是我們心目當中最可愛的人,他們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每次看到我提著買的菜,總是上前來幫我拎過放生橋。我愛人也看到好多次,幫助著其他居民遊客。”說起這話,張阿姨內心熱潮澎湃,激動不已。

圖片

綜治大隊古鎮中隊隊員 徐瑞鋒

張阿姨告訴記者,其實熱心的不止這三人,在她搬來古鎮生活的兩年裡,還有許多服務在這些崗位上的綜治隊員們,也同樣幫助著她。綜治大隊古鎮中隊隊員徐瑞鋒採訪時說道:“我們作為一名綜治隊員在古鎮上保護我們古鎮老百姓的平安,另外看到有些老人,特別放生橋比較高,老人特別下雨天有的手腳不好容易滑、摔跤,這一次這個阿姨在疫情期間響應政府號召買東西一次買的比較多,所以我們看到以後幫助她拿上去拿過放生橋,這是我們的責任。”

助人為樂的故事不僅是張阿姨,他們對待每位需要幫助的人都是如此。遇到遊客的小孩走散了、身份證等隨身物件掉了、老人行走不便的……都會主動上前,隊員聯動,用心幫助。“想想我們以後也會老的,想不到舉手之勞的事,被老阿姨這麼放心上,實在是太感謝了!”徐瑞鋒覺得。

疫情發生以來,朱家角鎮黨委政府堅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要求綜治大隊古鎮中隊快速反應、嚴密部署,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古鎮中隊40多名隊員臨危受命,被分配到古鎮各個工作崗位,用自己的身軀為古鎮築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線。

圖片

疫情期間,綜治大隊古鎮中隊主動承擔,每天多次對古鎮區應急處置、疏散通道、消防設施等進行安全巡邏檢查,對於存在的隱患問題責令各商鋪主立即整改,降低火災隱患,同時每天安排安保力量進行巡防守護,在各個閘機道口有序引導遊客進出。在復工復市期間,隊員們每天對古鎮商鋪疫情防控情況進行檢查,為廣大居民、遊客創造了一個健康、平安、祥和的環境。

圖片

綜治大隊大隊長陶民軍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我們所有古鎮中隊的隊員全部是全員上崗不分白天黑夜,風裡來雨裡去,相關所做的工作也受到了我們當地居民的肯定,他們有的送來了感謝信,有的送來了錦旗,這是對我們日常一線隊員工作的一種肯定,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幹好我們的本職工作,為我們本鎮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圖片

這封信表達的不僅是感謝,也是對綜治大隊古鎮中隊工作的認可和肯定,這與隊員們平時兢兢業業的工作分不開。據統計,在疫情期間共計道口保障630人次、景區內保障1820餘人次,隔離點完成保障480人次。古鎮中隊和其他奮鬥在疫情一線的基層隊伍一樣,重任在肩頭,使命在心中,以堅韌的決心、堅毅的行動,扛負起“疫情不除,誓不撤退”的“硬核”擔當,扮演著古鎮的“守門人”,居民遊客的“家裡人”。

圖片

圖片

資料:朱家角發佈

責編:舍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