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能记下他们的姓名,却记住了他们的工号!

图片

近日,家住朱家角镇东井街的王复之、张蓉君夫妇将一封感谢信送到朱家角镇党委政府办公室,千叮咛万嘱托希望镇领导能够替他们转达他们对综治大队古镇中队工号为616、632、052三名队员的感激之情,千恩万谢他们疫情期间对他们的暖心帮助。

图片

图片

“综治大队古镇支队用大爱温暖了朱家角古镇的游人和居民,他们也是古镇的另一道‘风景’”感谢信里这样写道。工号616、632、052是朱家角综治大队古镇中队队员徐瑞锋、诸春峰、邵武强。他们不分日夜、无惧风雨轮守于放生桥两岸,每次看到张阿姨托着沉甸甸的买菜推车过放生桥,就主动帮她把重物搬到桥的另一边去,这样一来二去,几位队员虽未透露姓名,但胸口那几张工号牌早已牢牢印在张阿姨的心中了。

图片

受访居民 张蓉君

“太感动了,我觉得这些人是我们心目当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每次看到我提着买的菜,总是上前来帮我拎过放生桥。我爱人也看到好多次,帮助着其他居民游客。”说起这话,张阿姨内心热潮澎湃,激动不已。

图片

综治大队古镇中队队员 徐瑞锋

张阿姨告诉记者,其实热心的不止这三人,在她搬来古镇生活的两年里,还有许多服务在这些岗位上的综治队员们,也同样帮助着她。综治大队古镇中队队员徐瑞锋采访时说道:“我们作为一名综治队员在古镇上保护我们古镇老百姓的平安,另外看到有些老人,特别放生桥比较高,老人特别下雨天有的手脚不好容易滑、摔跤,这一次这个阿姨在疫情期间响应政府号召买东西一次买的比较多,所以我们看到以后帮助她拿上去拿过放生桥,这是我们的责任。”

助人为乐的故事不仅是张阿姨,他们对待每位需要帮助的人都是如此。遇到游客的小孩走散了、身份证等随身物件掉了、老人行走不便的……都会主动上前,队员联动,用心帮助。“想想我们以后也会老的,想不到举手之劳的事,被老阿姨这么放心上,实在是太感谢了!”徐瑞锋觉得。

疫情发生以来,朱家角镇党委政府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求综治大队古镇中队快速反应、严密部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古镇中队40多名队员临危受命,被分配到古镇各个工作岗位,用自己的身躯为古镇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

图片

疫情期间,综治大队古镇中队主动承担,每天多次对古镇区应急处置、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进行安全巡逻检查,对于存在的隐患问题责令各商铺主立即整改,降低火灾隐患,同时每天安排安保力量进行巡防守护,在各个闸机道口有序引导游客进出。在复工复市期间,队员们每天对古镇商铺疫情防控情况进行检查,为广大居民、游客创造了一个健康、平安、祥和的环境。

图片

综治大队大队长陶民军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我们所有古镇中队的队员全部是全员上岗不分白天黑夜,风里来雨里去,相关所做的工作也受到了我们当地居民的肯定,他们有的送来了感谢信,有的送来了锦旗,这是对我们日常一线队员工作的一种肯定,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为我们本镇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片

这封信表达的不仅是感谢,也是对综治大队古镇中队工作的认可和肯定,这与队员们平时兢兢业业的工作分不开。据统计,在疫情期间共计道口保障630人次、景区内保障1820余人次,隔离点完成保障480人次。古镇中队和其他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基层队伍一样,重任在肩头,使命在心中,以坚韧的决心、坚毅的行动,扛负起“疫情不除,誓不撤退”的“硬核”担当,扮演着古镇的“守门人”,居民游客的“家里人”。

图片

图片

资料:朱家角发布

责编:舍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