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過因風而起,世間萬物都強化我的羽翼

題目來自網易雲音樂一位用戶的評論,在此致敬。

我不過因風而起,世間萬物都強化我的羽翼

因風而起,振翅高飛

前後學了一個月的人生設計課終於要畢業了,這個課的最後環節是畢業答辯,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那時候不甚用功,論文也寫得比較敷衍,現在想想,著實慚愧。今年學的這門課卻不同,因為它是從現實的需求出發的。

為什麼要學人生設計課

坦率地說,在認識艾欣老師之前,儘管有對自己進入職場十年的反思,但我從沒想過要專門去學習如何設計自己的人生。後來有幸在混序部落結識了艾欣老師,瞭解到她一直在推廣創新設計思維的在創業、教育及人生設計等方面的應用,恰好我自己在出版社也開了設計思維出版這個方向,於是對以設計思維為基礎的人生設計課的興趣一下子深厚起來。

和艾欣老師聊了之後,我的粗淺理解是,人生設計課就是設計思維+人生規劃。這裡的規劃是廣義的,它涉及的內容包括願景、使命、價值觀、人生觀、目標、計劃等內容。當我決定是不是要學的時候,我問自己,已經工作了十年,設計人生還來得及嗎?

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我太久。暢銷書作家李思圓最近寫了本新書,叫《生活需要節奏感》,其實人生也需要,這種節奏如果你不去設計,它就會按照你不太喜歡的方式去走,換句話說,你會被拖著走,直到你麻木。

我們去看名人的故事,中國古代甘羅12歲為相,姜尚拜相則要等到80歲,在遇到文王之前,他大半生的時間裡都在擺攤掙飯吃(補充一句,他絕不是被動等待,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裡,都未曾放棄學習和喪失對未來的信心)。現在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像演員王學圻和王德順,在公眾眼裡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們都希望自己早一點苦盡甘來,但是我們很難在人生的初始就為自己的成功畫個圈,經歷了生活的磨難,我們在苦苦追求之中,才得以發現機會,如果再有點運氣,離你想要的成功可能就不遠了。

人生設計課很可能會縮短我們求索的過程,讓我們得著正確的方法,窺見成長的門徑。

前幾天聽吳軍講了一個觀點,他說科技是唯一可疊加式進步的動力,這句話有點拗口,其實它講的是複利的邏輯。我們去理財,利率為正的情況下,時間越久,你的財富雪球就會越滾越大。有趣的是,吳軍講的這種疊加,不只是技術,還有思維。現在的每個學科,都會有自己的思維模型,這種思維模型會被持續傳承和迭代,讓後來者得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前進。

人生設計課的基礎——設計思維,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巨人之肩。簡單來說,它起源於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是一套指導創新的方法論,效果就是讓創新過程變得可設計,而不只是依靠靈感。人生亦然。運氣是靠不住的,我們用這樣的方法與運氣競爭,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上,算是我選擇學習人生設計課的理由。

我的收穫是什麼

我參加的是人生設計課的第三期,想在一篇文章裡把收穫講得比較全面很有挑戰,我就講主要的幾點。

1 對於問題的認識。

上個週末去參加知乎2019年的大會,主題叫“我們都是有問題的人”,不是說我們有毛病,而是我們要提出自己的問題,因為提問是尋求的起點。要提出正確的問題,首先就會遇到對於問題的界定。人生設計課提供了一組概念,叫重力問題與錨定問題。

重力問題是說我們難以改變或者說施加影響的議題,就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必然受重力的影響,這是無法擺脫的。錨定問題,是我們有能力通過解放思想、藉助思維工具去改變現狀的議題,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自我設限,比如說中美打貿易戰了,那我的生意肯定也沒法做了,這就是自我設限。老百姓對於錨定問題的解題思路簡單粗暴,叫“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或者叫“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人生設計課提供的工具更為豐富。學了這兩個概念之後,我遇到問題就會想,它是重力問題還是錨定問題?如果是前者,就適應它,如果是後者,就破除自己的認知藩籬,尋找解決方案。

2 對於生活的記錄。

人生設計課裡有一個環節是美好時光記錄,就是把一天當中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按照能量度和投入度記錄下來,可以視為流水賬日記,但是這個記法基於兩個維度,在後面做頭腦風暴的基礎。我曾寫過十幾年的日記,對於這種生活記錄的影響感受很深。之所以要記錄,是因為我們大腦的帶寬比較低,用來記事情就很難用來思考問題了,把事實寫下來,就能給大腦騰出地點思考。記錄生活有兩個人做得特別好,一個是中國的顧頡剛,從1913年開始寫日記,一直到1980年,歷經67年;另一個是前蘇聯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他發明了一種時間記錄法,主要觀察的一件事花費的時間,然後根據分析來改善工作,這個方法他堅持了56年。

人生設計課的美好時光記錄有類似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觀察事情當中的投入度和能量度,我們做事的時候狀態是怎樣的?有沒有達到心流狀態?我們的投入度高還是低?這種觀察會讓我們識別到自己較為成功的時刻,通過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自己喜歡和擅長什麼,換句話說,就是找到我們的興趣圈和能力圈,再加上需求分析,我們就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

3 對於人生的設想。

人生設計課裡有一節叫“奧德賽計劃”,要求把你設想的三種人生寫出來,這個設想基於前面的美好時光記錄和頭腦風暴等環節,相對聚焦。我的三種人生寫出來,一個是成為優秀的出版人,一個是成為出色的人生教練,還有一個是成為一間書店的老闆,在社區開出自己的書店。

這和我最近做的一本書所講的原理相近。這本書是講執行力如何落地,其中第一個特質說的就是願景,把自己的三種人生寫下來,其實就是寫下三個願景。陳春花老師在給這本書寫的推薦序裡,特別強調說,一定要把願景寫下來,這還不夠,還要貼在家床頭、梳妝鏡邊上等經常能看見的地方,讓自己的心思意念和這些願景融為一體,這樣願景才有可能實現。因此,人生設計課的核心之一,就是幫助你寫出自己的奧德賽計劃,開啟你的英雄之旅。

再講感覺就要嗆行了,就此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