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時期字號相同的人物,原來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

古代漢族男子行冠禮之後,女子行笄禮後,不便直呼其名,所有另取一個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稱其表德之字。所以後人稱為表字。

由於《三國演義》的盛行,沒學過歷史的人都能隨便叫出幾個三國時期人物的表字,如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等等。事實上,三國時期也有很多人物的表字是一樣的,甚至存在兩個“孔明”,確實令人驚訝!

孔明

毫無疑問,提到孔明,我們都知道是指諸葛亮,諸葛孔明太出名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稱為後世文臣的典範,並且留下了諸如“孔明燈”、“孔明鎖”等名字。但事實上,三國時期還存在另一位“孔明”,胡昭,字孔明,潁川人,三國時期的書法家、隱士。胡昭善長隸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齊名。有“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說,世人並稱“鍾胡”。當初,袁紹和曹操都爭相徵召胡昭,均被胡昭拒絕。他隱居在山林之間,教受孩子讀書,其中就有著名的司馬懿。胡孔明與司馬懿亦師亦友,想來這也是“孔明”和司馬懿的第一次交集了吧。胡昭到了嘉平二年(公元250年)才去世,享年八十九歲。

盤點三國時期字號相同的人物,原來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

胡昭,字孔明


子元

提起“子元”,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司馬師,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曹魏時期的權臣,西晉的奠基人之一。最出名的事蹟應該就是與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政權,後來又平定諸葛恪,毌丘儉、文欽之亂。

另一位“子元”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大臣濮陽興,複姓濮陽,名興,字子元,陳留人。濮陽興在吳景帝孫休時期任丞相。孫休去世後,他與張布迎立孫皓,擔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後被萬彧譖毀,流放廣州途中被孫皓派人追殺,並夷三族。

盤點三國時期字號相同的人物,原來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

濮陽興,字子元


奉先

三國時期呂布,呂奉先的大名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三國第一猛將,既有“三姓家奴”的惡名,又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讚譽。此人反覆無常,先後殺害自己的義父“丁原”、“董卓”,後又投靠王允,堪稱弒父專業戶,最終被曹操所殺。

另一位“奉先”是三國時期蜀國大臣,裴俊,字奉先,河東聞喜縣人。裴俊在蜀中很有名氣,為人謙遜清雅,被蜀中士人所推崇敬重。蜀漢後主延熙年間,官至光祿勳,卒於任上。

盤點三國時期字號相同的人物,原來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

呂布,字奉先


子幹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盧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經學家,將領。黃巾起義時為北中郎將,率軍與張角交戰,後被誣陷下獄。皇甫嵩平定黃巾後,力救盧植,於是復任為尚書。又因上諫激怒董卓被免官,隱居上谷軍都山,後被袁紹請為軍師。初平三年(192年),盧植去世。盧植有兩個學生是三國中的風雲人物,一個是“白馬將軍”公孫瓚,另一個便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

鍾離牧,字子幹,會稽郡山陰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早年因寬容而名聲鵲起,而後入行伍,安定山越,破五溪夷族,深得部下愛戴。後封都鄉侯,兼任武陵太守。死時家無餘財,為後世所稱讚。

盤點三國時期字號相同的人物,原來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

盧植,字子幹


公休

諸葛誕,字公休,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與蜀漢諸葛亮、東吳諸葛瑾並稱“龍、虎、狗”。諸葛誕官至曹魏徵東將軍,是曹魏忠實的擁護者,後因不滿司馬氏專權,起兵反叛,最終失敗,被夷三族。當時,諸葛誕有一個兒子逃到了吳國,並在西晉滅吳之後重新回到了家鄉,終身不仕。他的孫子諸葛恢,是東晉重臣,官至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孟康,字公休,安平廣宗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學者,孟子的十八世孫。孟康年少為散騎侍郎,正始中出為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嘉平末徙渤海太守,入為中書令,給事中,轉中書監,封廣陵亭侯。精通地理、天文、小學,有《漢書音義》若干卷,《老子注》二卷。

盤點三國時期字號相同的人物,原來三國時期有兩個“孔明”!

諸葛誕,字公休


子仁

毌丘宗,字子仁,曹魏大將毌丘儉之子,毌丘儉起兵反抗司馬氏失敗後,毌丘宗流亡到吳國,吳國滅亡後歸晉。晉時任零陵太守。

劉惇,字子仁,平原人。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東吳官員,擅長占星術數。

其他

其他如:安國 (李豐、關興),公衡 (黃權、滿偉),子通 (孫綝、蔣濟、顧悌),子初 (劉巴、司馬望),文則 (于禁、吳範),公達 (荀攸、孫該、孫鄰),子揚 (劉曄、孫奮),子遠 (許攸、嵇昭、吳懿、孫峻),正禮(劉繇、丁儀),德信 (馬忠、沐並)等。

如有遺漏,歡迎各位繼續補充。

參考資料:《三國志》


特別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原則上禁止轉載,如需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文中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