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涉“疫”消費投訴超18萬件 價格問題最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5日電 (謝藝觀)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數據顯示,1月20日至2月29日涉疫情消費投訴180972件,價格問題佔比達45.08%,其中部分經營者以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高價強制搭售其他物品,限制消費者選擇。

中消協:涉“疫”消費投訴超18萬件 價格問題最多

多家電商平臺顯示預約搶購口罩售罄。某電商平臺截圖

  涉疫情消費投訴超18萬件,價格問題比例最高

  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180972件。

  其中,按投訴性質分:涉及價格問題81581件,佔比45.08%,合同35260件,佔比19.48%,質量問題21136件,佔比11.68%,售後服務問題10521件,佔5.81%,假冒問題6412件,佔比3.54%。

  按商品和服務類別分:涉及口罩類投訴79368件,佔比43.86%;蔬菜糧油類投訴15039件,佔比8.31%;餐飲服務類投訴13829件,佔比7.64%;網絡購物類投訴10139件,佔比5.60%;出行服務類投訴9067件,佔比5.01%。

  部分經營者趁“疫”漲價、牟取暴利

  據中消協介紹,受疫情影響,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蔬菜糧油等民生消費品價格類投訴成為熱點。

  由於疫情疊加春節假期,物流、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升,導致部分物價正常上漲,但與此同時,部分商家趁“疫”漲價,牟取暴利,破壞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價格類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部分不法商家低價進貨高價售賣,哄抬物價,甚至同批次產品,短期內連續漲價;二是部分經營者以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高價強制搭售其他物品,限制消費者選擇;三是部分經營者不落實明碼標價,對蔬菜、肉食等搭配出售,只標總價,沒有明細的品名、單價、數量、重量等。

  例如,2020年1月26日,貴州省遵義市餘慶縣消費者協會接到投訴稱當地某藥房趁疫情發國難財,平時2.5元一包的口罩賣到40塊一包,質量沒有保證,昧著良心賺錢。接到投訴後,當地消協及時將情況告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並參與工作組調查。後該藥房退還了消費者購物款40元,並賠禮道歉。

  假冒、劣質產品借“疫”抬頭

  產品質量關係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中消協表示,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質量參差不齊,比如口罩開線、產品過期等;二是部分商家售賣屬於三無產品的防疫用品;三是以防疫為噱頭,誇大或虛假宣傳普通口罩的防護功效,或者以普通一次性口罩冒充醫用口罩;四是銷售假冒品牌口罩、進口口罩等。

  例如,2020年1月底,重慶市江北區消委會接到消費者胡某的投訴,反映在當地某大藥房分三次花費1350元共購買了68個3MKN95口罩,平均20元一個,後在網上查詢相關資料,認為此店售賣的3M、KN95口罩為假冒產品;且口罩外包裝和內部包裝上標註型號是KN90,內部口罩上標註的型號為KN95。消費者要求全價退回口罩款,依法處理商家。後經調查調解,藥店方退還消費者相關費用1300元。對消費者反映的假冒問題,移送給了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