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決定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經常閱讀我文章的讀者,大概都知道我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明辨是非,養成習慣”


所謂養成習慣,當然是養成好習慣,但好習慣往往很難養成,而壞習慣卻不用去培養,自然而然就會有。


這是因為,好習慣往往違反人類的天性,而壞習慣往往符合人類天性,比如貪吃、懶散。


一個人不可能一點壞習慣都沒有,但以下四個壞習慣,確實是必須改變的,否則:


孩子讀不好書,大人幹不成事。


戒躁


自從上幼兒園,不少父母發現孩子的脾氣開始變得特別躁,一個不順心,就生氣、漫罵,甚至動手打長輩。


這其中,有成長規律導致的原因,但也體現出情緒管理的問題。


如果任其發展,孩子的個性會變得暴躁,情緒控制能力差,影響今後的人際交往。


怎麼辦?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以躁制躁”


針對孩子的躁脾氣,重要的不是正面交鋒火力壓制,而是大禹治水以疏為主,疏堵結合,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大人可先表達對孩子的共情,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等孩子感覺到被大人理解後,再平靜地給孩子講明原因,特別是在原則問題上,不因孩子發脾氣而妥協。


讓孩子慢慢明白,有話好好說比隨意發脾氣,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戒懶


不管有多牛,一懶毀所有。


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像小王子小公主,什麼事也不做,整天懶散沒精神,喜歡到處葛優躺。


生活上的懶散,最終會轉移到學習當中,主要表現為不愛動腦筋,做作業磨蹭,考試後抱怨。


這些惰性心理,反映出孩子的獨立性差,過於依賴父母。


這種懶,多數都是父母溺愛出來的。


真正的愛,是要捨得放手,培養獨立能力,讓孩子養成勤快的品質。


勤快而獨立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強,學習上更加主動積極。


愛,是為了促進心智成熟。



戒散


生活中,很多人都被熊孩子困擾過:


不是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就是在私人場所亂翻東西。


不是對同伴動手動腳,就是對大人沒有禮貌。


缺乏規則意識、自由散漫的熊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引導。


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讓他為所欲為,否則今後會埋下隱患。


從小要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


比如買東西要排隊;站臺上不亂跑;紅綠燈前不亂闖;別人的東西不能要;公眾場所不能吵......


戒掉散漫,就能夠控制自己的言行,有分寸感才有責任感,才會更適應社會,也會更受歡迎。



戒急


很多孩子做事,急於求成,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三分鐘熱度


一旦短時間沒有見到成效,就會迅速放棄,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這是專注力不夠的表現,長大了可能變成意志力薄弱。


你看現在有很多成年人,一會想學繪畫,過幾天想學圍棋,一會又想學攝影,過幾天又拿起槓鈴,不是淺嘗輒止,就是中途放棄,連堅持100天都做不到,唯一的收穫是對自己很失望。


為什麼會這樣?都是因為小時候養成了三分鐘熱度的急脾氣


能否自覺堅持,是拉開未來差距的重要原因。


在孩子想放棄的時候,家長要給他鼓勵,陪他一起度過倦怠期。


還可以把難度大的目標,分解成挑戰小目標,讓孩子更能接受,就好比爬高樓,不要一步登天,而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來。


比如堅持看書1個小時很難,那就先從5分鐘做起,逐漸增加,慢慢就能達到目標。


從孩子感興趣的做起,培養孩子的堅持和專注。


總之,大人小孩都不要急。


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夠主宰人生。因此,我們從小就應該通過教育,去建立好習慣。”


習慣決定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這是樸素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