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識人有沒有翻過車,如何優化你的識人系統

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給別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因為大部分的人總是用第一印象去判斷別人。但是,往往有時候,第一印象也會成為我們判斷別人的大型翻車現場。


第一印象識人有沒有翻過車,如何優化你的識人系統

這個人怎麼以前沒覺得他會這樣呢,真是人品有問題?

他還有這樣的一面呀,真沒想到。。。。。。

為什麼會有第一印象的讓人產生判斷偏差呢?

瞭解一個人本身就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取決於本身對識人的能力強弱有很大的關係,同時與對方釋放可識別的信息多少有關。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能很快速的通過學歷,專業,過去工作取得的成績去判斷對方顯性的信息,但是對方求職的動機,工作成就動機則需要不斷的行為面試以及試用期來做最終的判斷。

所以影響我們判斷失誤的主觀原因有幾點:

自己的好惡影響判斷

以己度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猜測,判斷別人的行為方式。

我們的認知盲區,我們更傾向於與自己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對這類人的瞭解也更多點,相處少的人認知更少。

既然第一印象判斷如此不科學,我們有什麼方法改進第一印象帶來的認知偏差呢?

我們需要建立類型感覺,就是把人進行分類。有很多這方面的理論和測評工具幫助大家,像MBTI、DICS等,但是這類工具用起來不太方便,需要安靜的環境進行測評、分析、報告解讀,又什麼簡單易於操作的方法呢?

這裡推薦大家關注“貝爾賓團隊角色人格分類模型”,是英國劍橋貝爾賓博士經過多年在澳洲和英國研究和實踐,提出了貝爾賓角色理論,側重於研究一個人在團隊扮演什麼角色。相對於其他人格理論,貝爾賓團隊角色特點很使用,能快速上手,很適合我們放在工作環境中去運用和觀察。下面我簡單介紹這個人格分類模型,它把一個團隊裡的人分成9中角色,9中角色分成三大類,分別是行動型、社交型和思考型。定位大的類型後,我們在進入大類型更細的角色。

比如行動型的人,可以分成鞭策者、執行者、完成者

。雖然這三個角色都有很強的行動力,但是鞭策者最能發動項目,推動跨團隊合作的能力最強,面對困難也會強力推進,不會讓事情卡在那裡。

完成者對完成事情最妥當,絕對不會掉鏈子。但是他們不喜歡過多指手畫腳,因為對自己要求過高,總是經常焦慮。

執行者一板一眼,特別講究按流程走,彈性比較小,像財務在這類中特別多。

再說說社交型的人也分成三種,分別是協調者、凝聚者和外交家

這三種人在團隊中都發揮著人際溝通的作用,不一樣的是,協調者圍繞事情去做協調關係,團隊裡的分工、授權、跨部門的協調,他們通過人際溝通保障事情正常運轉。

凝聚者則特別像團隊的粘合劑,你可以把他想象成為橡皮泥,他們跟什麼樣的人都能打成一片,所以放在哪個縫裡都合適,但可能他們不太擅長處理衝突。

如果說協調者和凝聚者主要發揮作用是組織內部,外交家就不一樣,外交家消息靈通,關注廣泛,如果你讓外交家去幹流程上的事情他很快就會受不了。一般公司中要做一些外部合作和拓展的事情,在前頭探索的通常會是外交家。

思考型也分成三種:智多星、專業師和審議員

智多星一聽名字就知道主意特別多,大家遇到沒辦法解決的事情他能想出招來。

專業師的特點是在專業領域中非常精專,但是他們關注的領域比較窄,對於不感興趣的事情就不會有那麼精專的見解。

審議員特別理智、清醒、習慣質疑,關注問題和風險,在一個團隊中他們總能發揮監督和風險控制的作用。

第一印象識人有沒有翻過車,如何優化你的識人系統

這張圖可以迅速的幫你瞭解九類角色的類型和特點,拿著它,從你身邊熟悉的人入手,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把這些當成一個標籤庫,給他們偷偷打上標籤,看他們更像是哪一種或者哪幾種角色。

定位某一個人的類型其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標是建立類型感覺,通過類型感覺來建立“人版”。比如,你的同事中來了一個智多星,那麼他就在你大腦裡就是一個“智多星”的人班,下次來一個新同事,你發現他也是一個智多星,因為他跟前面這個智多星同事非常像,這個時候你已經跳過標籤,直接通過“人版”去定位另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