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上篇文章我詳細講解了記敘文的6要素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上)

(點擊藍色字體即可查看)。這節課,我結合文章也具體分析,方便廣大學生學習和交流。

關注沙葉老師,為你分享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知識!

尋找法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尋找的3個步驟

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先找到故事中的所有人物。

第二步再歸納人物分別做了什麼事情,也就是說人物和它每個人物做的事情要對應起來。

第三步就是根據因果關係把情節給理順。

我們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能有些複雜,可能要花一點時間和精力,但是如果你基礎比較差,還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等你熟悉之後,你根本不需要去思考這些問題,你只需要在做題的時候把文章用筆在文章圈點就可以了,你心裡有數就可以了。我們接下來通過案例講解來具體去學習一些分析方法和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窮人的風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課。

②突然,有人在背後喊我,聲音遠遠的。我扭頭看過去,是一個農民模樣的人,但我並不認識他。

③他說:馬老師,馬上就要上課了,我給閨女捎了些錢,麻煩你轉交給她。噢,原來他是我們班一個女生的家長:他隨即從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錢,當時我並沒太在意,只是想著讓他儘快把錢交給我,因為上課鈴已經響了。

④但他遲遲不肯給我,不斷地數著他手中的錢。我這才注意到,那一沓錢最外面的一張是100元,裡邊有兩張20元,還有一張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兩一元的零鈔了。他又翻來覆去地數了幾遍,嘴裡唸叨,怎麼會少了一張呢。

⑤我問: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長有些難過,嘴裡不停地說,走的時候,我明明湊夠了,怎麼會少了呢?這位父親顯然有些著急了。

⑦我說不要緊,就這樣先給我吧。家長有些遲疑,但最終還是給了我。後來,家長走了,一邊走一邊不斷地摸自己的衣兜,尋找他那不知道遺失在何處的5元錢。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錢後,我把所有的零錢都換成了整鈔。給我的學生時,我也只是輕描淡寫,簡單地告訴她這是她父親捎來的。學生點了點頭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鈔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壓在我的學生稚嫩的雙肩上。我知道,我這樣做實際上也並沒有改變什麼,但我似乎只能做到這點兒。

⑩我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長又找到我,侷促不安地從兜裡掏出了5元錢還給我,並說:閨女前些日子寫信給我。說我這次給她悄來的錢有些不一樣,因為她從來沒有收到這家裡這麼齊整的錢。讀完信後,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並且總覺到你肯定墊進去了5元錢,所以我今天給你送來了。

⑪我百般推辭。我說5元錢,就算了吧,但家長執意要還錢。推讓半天之後,家長突然生氣了,一把將那5元錢塞到了我的手裡,簡單的幾句客氣話之後,便一扭頭走進了深秋的風裡。

⑫我那位可愛的學生,作為貧窮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貧窮人家的錢是什麼樣子的;我更喜歡這樣的父親,因為他知道貧窮的風骨是什麼。

⑬這個世界上窮人不少,但能夠高擎自己靈魂活著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為很可憐的一點利益而丟失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從而使缺少精神之鈣的虛弱身體在這個世界猛然跌倒。

問題: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根據我剛才講的方法是尋找法,第一步是先找出文章的人物,看有哪些人物?

第一個:“我正要去上課。”我也就是作者本身。

第二個:“我扭頭看過去是一個農民模樣的人,原來他是我們班一個女生的家長。”根據他可以知道他是父親,來自農村的父親。

還有人嗎?這個女生看有沒有出場?

“閨女前些日子把寫信給我,說這次給他捎來的錢不一樣。”這是他女兒。

也就是人物,有三個人物。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人物

那麼在講人物之前,我給同學們提醒一下:

以第一人稱寫其他人物時,主人公一般不是我,而是我要寫的人物,著重刻畫的人物。就好比說你要寫沙老師很帥氣,你不是主人公,你寫的沙老師才是主人公,你要花很多筆墨去寫。沙老師是如何帥的?

這個時候我們再進行第二步,每個人都分別做了什麼事情?

我們看一下文章:

“突然有人在背後喊我”,這是一位農民父親在喊我。看他要幹嘛,“我給閨女捎了些錢,麻煩你轉交給她。”也就是說父親給女兒送錢。那麼我們之前講過一件事情,好的記敘文不會在開始的時候讓事情發展的很順利,也就是說接下來肯定會出現一些麻煩,我們看一下有沒有?第四段:他遲遲不肯給我,原因是啥?少了五元錢。人物到困難了,把錢轉交給女兒,卻發現少了五塊錢,家長有點難過。

我們已經清楚了它對應的是事件起因部分的第二個。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起因部分

那麼人物遇到麻煩。接下來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下是誰做的。“我說不要緊,看一下。再搭上自己的五元錢後,我把所有的零錢都換成整鈔。”這是我做的事情,就說我給他父親解決了一些事情,我解決了這個困難。

就在我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的時候,家長又來了,再一次找到我,侷促不安地從兜裡掏出五塊錢給我還錢。我們會有個疑問,家長父親怎麼會知道是我掏的錢。我們看一下,“他說,閨女前些日子寫信給我說這次給她捎來的錢有些不一樣”,言外之意是什麼? 是女兒告訴了父親的實情。因為她從來沒有收到家裡這麼整齊的錢。通過這麼一個實情,父親就猜出事情的原委。這個時候我們再往下看,我百般推辭,最後還是把錢給我,就是說最父親執意要還五塊錢。那麼文章後面寫的是通過這麼一件事情,他懂得貧窮的風骨是什麼。這是作者的一個議論,是文章的主旨,這個東西都不屬於故事情節之中的。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人物做的事一一對應

第三步就是用因果關係把情節給梳理一下。

最開始的時候是一位父親給女兒送錢,發現少五塊錢,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出場了,我乾的事情就是把搭上五塊錢,把零錢換成整鈔給他女兒。

然後就是女兒把實情給告訴他父親。當父親知道實情之後,還要執意還我五塊錢。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梳理情節

所以當這麼理順下來之後,我們發現事情的起因肯定是第一部分,對不對?而且屬於起因的第二種情況,人物遇到困難。我乾的事情,這是事情的經過部分。我乾的事情有什麼樣的結果呢?結果是父親知道實情之後執意還我五塊錢,這是事情的結果。

那麼再出一道題,用簡潔語言概括文章的情節。

很簡單,就把三個要素疊加在一塊就可以:起因+經過+結果

也就是說:一位窮父親給女兒送錢時,發現少五塊錢。我搭上自己的五塊錢,把零錢換成整鈔給他女兒。 當他得知實情之後,執意還我五塊錢!

這就是概括。

同時有個小細節問題給各位說一下:一位窮父親,很多同學寫不出來窮字。當文中有具體寫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的時候,我們最好給帶上。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寫的是一個殘疾人。缺的胳膊少了腿,你要寫的是一位殘疾的父親。就是一個小細節問題,以後我還會繼續講的。

那麼,下節課重點講一講,概括題的各種題型和答題方法。

關注沙葉老師,為你分享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