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導 賞 回 顧

4月天清氣爽,BOOK導賞西關“睇樓團“集結,從西關培正小學出發,經過昌華大街、永慶坊、十六甫路、寶華直街,以錦綸會館為終點,在一座座歷史建築及街巷紋理中領略廣州,特別是西關地區城市發展的變遷。本期,我們重點講講行程的第一站,昌華大街及其背後的典故。

本期導賞員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葉嘉良,文史獨立學者,廣府文化推廣人,資深導賞員;廣州市少年宮「穿街過巷睇廣州」活動顧問,廣府文化社團“省城風物”負責人。地道廣州人,多年來致力於近代廣州城市建設研究與本土歷史文化保育,與廣州市規劃部門合作保育70餘座歷史建築。長期主持舉辦“穿粵時光”導賞活動,以戶外行走的方式帶領不同團隊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從多角度感受嶺南的歷史文化。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西關“睇樓團”一行漫步昌華大街


“昌華大街”所在地是南漢王朝御花園昌華苑舊址,故有“昌華”之名。為什麼“睇樓團”的第一站要選在恩寧路上這個看似寂寂無名的社區呢?


01 日漸失傳的西式建築符號


宋代以來,昌華大街一帶,一直是富商大賈或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到了近代也不例外。洋樓外立面上的泰山磚、意大利批蕩、精細的水刷石,無一不是當時最摩登的建築技藝。葉SIR強調,現代的水刷石已經做不到民國時期的顆粒度,後者的砂石顆粒度更小。此外,葉SIR也介紹了廣州小洋房陽臺欄杆的三種常見樣式,一種是片狀欄杆,另兩種分別是寶瓶狀欄杆和弓形欄杆,三種設計都較為輕盈,既能實現通風采光的效果,又能防止陽臺物品掉落。走在昌華大街上,就像走在一座反映民國時期西式洋房的建築博物館,一磚一瓦皆是故事。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昌華新街3號:精美的玫瑰花批蕩和弧形門柱都是當時流行的西式設計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昌華大街14號:水刷石與泰山磚相結合的外立面,簡約大氣,反映出現代主義風潮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片狀欄杆(上圖)與寶瓶狀欄杆(下圖),既美觀又實用


02 廣州罕見的半島型社區


昌華大街建築群,東起恩寧路,北瀕多寶路,西、南與昌華湧為鄰,從地圖上看恰是一個

半島型社區,只要管理好多寶路、恩寧路上的出入口,便可防止閒雜人等進入社區。此外,居住在昌華大街的達官貴人也可通過昌華湧邊的碼頭,走水路到達省城各處,實現日常通勤。如此便利的水陸交通、易守難攻的地形,使昌華大街成為民國時期廣州達官貴人的居住首選地之一。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昌華大街社區(黃色框內)


03 西關中的“東山”


不同於西關常見的街巷,昌華大街的道路更為寬闊,可容納兩臺小汽車並行通過,且街道橫平豎直,十分規整,道路兩旁的洋樓典雅大氣,顯然,這是一個精心規劃過的社區。之所以稱之為西關中的”東山”,正是因為昌華大街社區出現了現代社區的雛形,例如可以容納小汽車並行出入的街道、重視採光通風的街區格局、摩登衛生、甚至備有車庫的現代公寓等。也正是得益於這些現代社區元素,昌華大街社區逃脫了整體推倒重建改造的命運。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昌華新街16號:一樓配有車庫,汪偽政府官員的公館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昌華新街8號:民國時期流行的一梯兩戶新式公寓


昌華大街建築與規劃看點良多,“睇樓團”在葉SIR的帶領下,實地瞭解水刷石、拉毛、意大利批蕩等一批逐漸消失的建築技藝,與此同時,明白了文化保育與舊街活化、再利用的重要性。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葉SIR在永慶坊講解魚鱗狀漏窗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導賞結束後,參加者在群裡討論建築工藝


參與者說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最後,以一張“睇樓團”合影結束,讓我們期待BOOK導賞的下一次活動吧!


在昌華大街,尋找“西關中的東山”| 導賞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