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初期存在問題與對策

蜂群在春繁發展初期,哺育區的越冬蜂被新蜂取代,而貯蜜區的越冬蜂依然存在一段時間,此時對蜂群的管理應遵循蜂群內部的特點,採取有效措施。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初期存在問題與對策

一、哺育力強,採集力弱

在蜂群經歷恢復期,步入發展初期,越冬蜂逐漸被新蜂取代,此時蜂群中從箱外觀察最大的特點是溫暖的中午時分常有新蜂認巢試飛,而採集蜂依然是渾身發黑的越冬蜂。

被新蜂取代的哺育區,蜂群的哺育力明顯增強,而貯蜜區(冷區)以越冬蜂為主,越冬蜂經歷了長時間的越冬及繁殖恢復期,體力消耗較大,採集效率低,因此,此時間段內,蜂群群內突出的問題是蜂群哺育力旺盛與飼料供應不足的矛盾,可以從封蓋子脾頂部平坦,甚至稍微下陷看出。嚴重時出現惜蜜性爛子現象。

對策:保證貯蜜充足。

蜂群在繁殖階段,花粉不能少,但是花粉的需求量不及貯蜜的三分之一,並且以新鮮花粉最佳,因此,此時人工管理以保證貯蜜充足最為簡單和有效。

蜂群貯蜜的形式以補入蜜脾和糖漿飼餵為主,在發展初期,為了降低糖漿飼餵對越冬蜂的消耗,以補入蜜脾最佳,如果沒有蜜脾,在巢內哺育區蜂量密集或哺育區有封蓋子出現時,可進行高濃度,短時間的糖漿飼餵,並注意盜蜂發生。

在外界有蜜粉源時,蜂群在採食糖漿後加入從自然界採集的蜜、粉中的酶等微量元素,此時,糖漿與蜂群採集的自然蜜源差異不大,對培育健康、強壯的蜂兒幾乎沒有影響。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初期存在問題與對策

二、子脾擴張快

在蜂群發展初期,蜂群的撫育由新蜂承擔,蜂群的撫育能力顯著增強,哺育區容易出現撫育環境不適與蜂群強的撫育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蜂王日產卵量達到極限,對產卵用房需求多,另外蜂兒集中在哺育區,蜂兒的抗寒能力較差,保溫消耗蜂群的哺育力。

對策:擴巢和控制巢溫。

1、緊脾。中蜂有常年結團的習性,結團的緊密程度隨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溫度越低,結團越緊密,氣溫越高,結團越鬆散,因此,哺育區此時可適當緊脾,巢間距可調至6~8mm,有利於幫助蜂群擴巢。

2、調整巢脾。及時調哺育區封蓋子脾至貯蜜區(冷區),並在哺育區中心位置加入產卵用脾,或靠近隔板加入造脾用框,待造過半或三分之一時調入中間位置。標準框子脾的調整時間間隔為6~7天。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初期存在問題與對策

3、適當的保溫措施

此時外界候平均氣溫在10℃左右,日最高溫可能突破20℃,最低溫可能只有幾攝氏度,蜂群哺育區需要的溫度為34.8℃,因此,適當的保溫措施,能降低蜂群自身的保溫工作量。

巢脾分佈合理,在暖區靠近蜂箱一側放一個蜜脾,能有效起到保溫的效果;哺育區的框樑上依次加塑料薄膜、覆布、大蓋;有條件的可以在哺育區的上、下、側面加入保溫泡沫板;暖式蜂箱佈局,聯體蜂箱相向靠中佈局,單體蜂箱巢脾與巢門平行等。

4、適當的散熱措施

在蜂群發展初期,保溫很重要,同時,此時間段外界的溫度總體回暖向高,根據群勢大小、外界溫度變化以及蜂群的行為及時調控巢內溫度。在外界溫度回暖明顯,群勢發展快,蜂群有熱症反應時,應及時採取散熱措施,避免出現應激性爛子、分蜂熱等現象。

蜂群巢內溫度高時,巢門有蜜蜂聚集扇風行為,巢門的扇風蜜蜂數量越多,說明巢內的溫度越高。如果是由於個別白天中午高溫造成,應特別處理,不作為蜂群整體散熱的依據;如果是外界溫度普遍回升,巢內群勢增大等引起,應整體考慮蜂群的散熱措施。是否需要散熱應結合蜂群的巢內外的環境,綜合判斷,綜合施策。

逐步撤除保溫物。在蜂群確實需要散熱時,應逐步撤除保溫物,以先上後下,先外後內的原則進行,有利於子脾伸展登角。

調出封蓋子脾。將封蓋子脾從哺育區調整至貯蜜區,本身也是一種散熱的方式(同樣數量的封蓋子脾產熱量遠大於幼蟲的產熱量)。

蜜蜂養殖技術|中蜂群春繁發展初期存在問題與對策

三、群勢分化明顯

在蜂群的發展初期,蜂群的群勢差異明顯,在越冬初期,起步強的蜂群,繁殖速度快,群勢大,反之,繁殖速度慢,群勢小。對不同的蜂群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上的管理措施更適合中等群勢蜂群的管理。

對策:平群與因群施策

平群。在蜜蜂規模化養殖管理中,為了管理簡單、統一、高效,繁殖速度快,應以大部分蜂群的群勢為標準,高於標準群勢的蜂群為強群,低於標準群勢的為弱群,將強群拆分或調出封蓋子至弱群,實現蜂場蜂群群勢相當,統一管理。

因群施策。優質蜂王耐大群,劣質蜂王不耐大群,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平群后如果個別群出現雄蜂房及王臺,應觀察後續王臺的多少,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具體的方法後續介紹。

在少量蜜蜂養殖中,不建議平群,強群快速發展,提早分蜂,能彌補其他弱群的不足,甚至可以在分蜂后將弱群併入新分群中。

結束語:在蜜蜂規模化養殖中,應根據蜂群春繁發展初期蜂群發展的規律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綜合判斷,統一管理,實現快速繁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