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從數量上來說,將大部分故事情節集中在一艘船上的電影並不多,但其中的佼佼者卻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光怪陸離的《少年派奇幻漂流》,悽美愛情的《泰坦尼克號》,無限循環的《恐怖遊輪》,均是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經典佳作。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朱塞佩·託納多雷所執導的《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與託納多雷的另外兩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和《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時空三部曲”。三部作品均以某一人物憶回當年,作為影片的開端。這種敘事結構為影片賦予了回溯時光的奇妙觀影體驗。

有趣的是,《海上鋼琴師》也即將“穿越時光”,其修復版即將在內地院線公映,而這距離影片的誕生足足過去了二十一年。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部影片能夠抵擋時間的消磨,時隔多年後仍舊能夠走到觀眾眼前,而它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傳記”與“音樂”

如果要為《海上鋼琴師》打上標籤,“傳記”和“音樂”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它以音樂為引,傳記為基,借他人之口,描繪了主人公1900伴著音樂,同海上眾生所交匯的傳奇一生。

1900在那世紀更迭的時代,出生時便被遺棄在郵輪之上。他生於船上,長於船上,還擁有著超絕的音樂天賦,年少時便能無師自通的彈奏起鋼琴。這種新奇的設定讓這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從最初,便有了獨特的吸引力。就如同後來者《本傑明巴頓奇事》一樣,一位不同於常人的主人公,更容易讓觀眾去關注他的人生走向,將此融入在傳記類電影中再合適不過了。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有了完美的噱頭,其後自然是重中之重的音樂元素了。畢竟音樂貫穿了主人公1900的一生,更是深深的融入到整部電影中。而影片中就有著數段經典的音樂橋段,為人津津樂道。

當1900與自己一生的摯友小號手馬克思初遇之時,正值海上風浪。1900讓馬克思鬆開固定鋼琴的腳閘,深情的彈奏起來。郵輪伴著海浪搖晃,鋼琴隨著音樂滑行,二人彷彿宴會廳中輕盈的舞者。

一段如夢如幻般的奇幻盛宴精巧的出現在觀眾眼前,而精心的佈景和大量的推搖鏡頭的運用,又為其平添了幾分真實感,這樣的場景自然百看不厭。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還有影片中的音樂重頭戲,1900與號稱“爵士樂發明者”傑利二人的鬥琴。這段戲從鋪墊到收尾整整佔用了影片接近二十分鐘的時長,最終呈現出的結果也極富戲劇張力。

傑利是影片中唯一清晰的“反派”角色,其上船的目的通俗來說就是去砸1900的場子。標準的人物衝突,欲揚先抑的情節設計,以及真刀實槍的三輪鬥琴表演,加上突顯凌厲的剪輯。讓人彷彿從悠揚文藝的劇情片,突然切換到場面宏大的商業片中。

雖然這也使得影迷對這段場景的評價兩級化,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在影片中加入了更為符合大眾觀影口味的橋段,讓影片頗具包容力。更不用說,單單這段鬥琴的戲碼就為多少的影迷後續二刷甚至多刷電影,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一部好的電影作品,首先就是講出一個能夠讓觀眾認可的好故事,作為一部劇情音樂電影的《海上鋼琴師》顯然表現出了異於常片的優秀。

但僅僅擁有一副好皮囊,就能讓這部電影在二十餘年後仍未被觀眾所遺忘?甚至被資本看好,在引進名額有限的內地院線而得以上映?影片顯然有著更為獨到的魅力所在,下面就通過主人公1900這個角色,來說說這部電影中更為深層的蘊意。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1900是否孤獨

1900的孤獨感是觀影后,最常被影迷談論的話題之一。1900終其一生都沒有去往陸地,而他所寄居的郵輪彷彿一座孤島,又好似隔離世界的烏托邦。1900從出生就是一個異類,沒有任何的出生證明,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

1900的一生只有音樂陪伴,摯友馬克思在數年後最終選擇下船。而在海上傾聽他演奏的也都是匆匆的過客,即便前一秒還沉寂在音樂中,後一秒也可能被一句“美國”所驚醒,毫不留戀的起身離去,追逐他們新的夢想。即便他天賦異稟,他的內心仍舊是無人能夠理解,甚至無人想要去了解。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但1900的這種孤獨更像是我們這些旁觀者所賦予的,在觀眾的價值觀中,他是孤獨的。而本就特立獨行的他,是否也認為自己是孤獨的呢?電影中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這背後正是影片為1900賦予的一個標籤——迷茫。

他彈奏著音樂,在有限的88個黑白色琴鍵上。他乘船往返於各地,但卻從不用選擇旅程的終點。他生於世紀的更迭之時,卻沒有像船上其他人一樣擁有明確的夢想。而這本身正是對待前路,對待未知的迷茫。

也正是這種迷茫能夠在觀眾心中引發極大的共鳴,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更迭極度迅速的時代,而這些無處不在的變數讓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每個人都可能隨時陷入迷茫。看著1900孤寂的背影,這又何嘗不是觀眾對自己,對時代的嘆息。這也讓這部電影不在是單純的傳記,而像是寫給每個即將跨進新時代的人的一首歌。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1900為什麼不下船

如果說1900身上映射著每個人的影子,那最終選擇沒有下船,而是在轟鳴中消散的他,顯然在每個人的心中畫下了一個休止符。

1900所躋身的船永遠停留在海上,而對絕大多是人來說,船隻是一個旅行的工具,一個短暫隔離世俗的地方。在船上每個人懷揣著夢想,正如影片中郵輪起初所對應的行線,從歐洲到美國。而那個時代歐洲逐漸沉寂,而美國則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船上的人從舊時代向新時代過渡,也追尋著新的夢想。但夢想終歸是夢想,遊客可以在船上幻想一切,但當腳踏實地的那一刻所面對的,將是夾雜在時代洪流中冷徹的風。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當1900以為自己決心下船去追逐自己的愛情時,他還是停在了船與陸地的階梯上,看著工業化的城市,看著望不到邊際的建築,他最終選擇回到船上,並至終再沒想過離開那條船。

這是一種不顧一切固執的堅持,而這也恰好是無論原著作者還是電影導演,這兩位土生土長的意大利人所想表達的。新世界固然美好,我仍舊有選擇固守的權利。1900寧願放棄生命也沒有選擇下船,是守舊,是固執,但同樣是自由。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而1900的選擇,又何嘗不是每個人在面對理想和現實時的抉擇。選擇理想將會粉身碎骨,而走向現實則要淪為平庸,兩難間,我們註定要給出答案。抉擇中的1900也正是曾經面對生活與夢想做選擇的我們。

1900這個角色之所以傳神,他最終那段無琴的彈奏之所以震撼,是因為無論他曾經的身世有多離奇,他身上的故事有多不可思議,此時此刻的他都是那樣的真實。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移情”與“共情”

一部好電影的情節未必複雜,而一部爛電影的敘事也未必簡單。歸根結底在於影片是否能夠吸引觀眾並引發興趣。試想如果觀眾對影片中人物興致缺缺,自然不會用心關注人物的走向。那麼無論劇中人是喜是悲,是成功還是失敗,甚至是生存還是死亡,都很難讓銀幕外觀眾產生情緒上的起伏。那影片中看似激烈的翻轉,也只能成為令人昏昏欲睡的過場片段。

而《海上鋼琴師》顯然是一位調動情緒高手。影片從敘事手法到懸念設計,從個人獨白到音樂場景,全部將終點指向1900,其目的正是讓觀眾們“移情”到1900身上。隨著影片的進展,1900不在是眾人眼中的陌生人,而是逐漸的有血有肉豐滿了起來,他不再是一個只值得匆匆一睹的路人,而是成了一位老朋友。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正如前面所述,無論是“傳記”也好,“音樂”也罷,甚至整部影片漂亮的“ 皮囊”,都是為了讓觀眾瞭解1900其人,並將劇中人與觀眾聯繫在一起。當觀眾開始關注1900的每一個舉動,當觀眾試圖瞭解1900的全部人生,影片也就輕而易舉的為每個人展示出屬於它的魅力。

在“移情”的基礎上,1900這個人物本身有著強烈的象徵意義,創作者們在他的身上附著了太多想要抒發的情感。在1900人生的不同階段,觀眾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產生一種“共情”。這也是為何有關他的“孤獨”,有關他的“命運”都成了觀影后熱門討論話題的主要原因。

《海上鋼琴師》內地將映:這部二十一年前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因為當觀眾試圖想要了解1900的心中所想,甚至想要追尋最終答案時,真正想問的已經未必是他人,而是觀眾自己。而一部能夠讓人感同身受的電影,將有著怎樣的魅力,也就無需多言了。

在最後,用影片中的1900的獨白作結:“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鋼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