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揭陽黃氏名人(六)

古代揭陽黃氏名人(六)


黃煌色

黃煌色,字宏昭,清代揭陽縣霖田都(今龍尾鎮)人。他好義急公,康熙十三年(1674)潮州總兵劉進忠叛亂,又有流寇出沒,自覺帶領鄉紳民眾防禦。後任約正20多年,做事公正,鄉人甚為敬重。

黃裕典

黃裕典,清代揭陽縣在城人。康熙五十年(1711)與同邑李雋同登辛卯科李維揚榜武舉人。其它事蹟不詳。

黃利來

黃利來,清代揭陽縣官溪都(今仙橋街道)高美鄉寨內村人。康熙五十年(1711)鄉試考中辛卯科陳春英榜舉人。舉孝廉,邑人甚敬之。

黃魁英

黃魁英,清代揭陽縣在城人。與羅萬傑曾孫羅起濱同登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曾佳熹榜武舉人。其它事蹟不詳。

黃顯生

黃顯生,清代揭陽縣在城人。出生貧苦家庭,12歲那年又遭遇喪母之難,哀毀骨立。此後,奉侍繼母如親孃。其父黃衍宗得病,他向天祈禱,願以身代。及其父親痊癒,以為上天所賜,誓以長齋報答,並延父壽。乃父歿,艱辛廬墓三年。卒後的雍正十二年(1734),官府批准其“神主”供奉縣城孝義祠,皇封御賜在城內達道坊馬山窖邊立“孝子坊”彰其孝事。

黃鼎輔

黃鼎輔,清代揭陽縣桃山都(今登崗鎮)人。雍正七年(1729)有感於該地教育設施落後,與鄉人陳焜耀等捐銀700餘糧、置谷30餘石,興辦桃山義學。同治十三年(1874),鄉廩生謝練、陳寶等在潮州總兵方耀的支持下增建校舍,並易其名為寶峰書院。寶峰書院在清末民國時期是揭陽較有名的書院之一,1939年毀於日冦的炮火之中。後該地重新建校並更名為新華中學,故他被後人視為桃山都(今砲臺、登崗一帶)辦學的先行者。

黃世傑

黃世傑,字文岱,號直方,清代揭陽縣藍田都玉浦村人。少時才華橫溢,頗有名氣,與鄭大進友善,往來密切,曾一同被廣東學政惠士奇接見,惠氏稱讚其才華。乾隆元年(1736)考中丙辰恩科談德榜舉人。乾隆七年(1742)考中壬戌科金甡榜進士,奉旨引見圓明園受到乾隆皇帝接見,欽賜蟒袍財寶、吏部記名敘選即用知縣。乾隆八年(1743)衣錦回鄉,與鄉里耆老一同倡議築建玉浦寨門,親自為寨門書寫匾額“玉浦”二字,同年為本族續作昭穆“輩序詩”。乾隆十五年(1750),為二房祖彥昌哲人公虔述芳略幛文。翌年,與進士許登庸大力支持知縣顧彝主持重修揭陽學宮和建設近聖書院。應顧彝之邀為榕城觀音堂題寫“流分南海”匾額。一生淡薄名利,為人爽直坦蕩,篤志儒修,興學育才。棄官在縣城設館講學授徒,從學者頗眾,且大多數在其裁培下成才。知縣顧彝對他高度讚揚,與其交情甚密。熱衷著書立說,有《四書精選備要》、《史鑑叶韻四千文》等著作,其《史鑑叶韻四千文》受到時任乾隆皇帝侍讀大學士、清代廣東經學開拓者惠士奇的稱讚賞。《四書精選備要》則顯示他對經學的深刻領會與見解,及博覽群書和機杼獨出的功夫與功力,兩書對學者都有較大裨益。

黃世謨

黃世謨,字允明,清代揭陽縣地美都(今地都鎮)埔尾村人,貢生。賦稟謙恭,無疾言遽色,家庭雍穆。常以刻薄寡恩的教訓教育子弟,自己平常表現出品端言慎,在鄉里頗有威信。鄉人有是非曲直之爭執,都願意找他評理。知縣黃元基推舉他為族正,族人行為不端者遂大收斂,時論稱“有陳仲弓在潁川之風”。子壯猷,武進士;壯圖,貢生。

黃壯圖

黃壯圖,清代揭陽縣地美都(今地都鎮)埔尾村人,武進士黃壯猷之弟。乾隆十八年(1753)考中癸酉科武舉人。其它事蹟不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