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影像學對治療意義不大,物理治療的診斷是關鍵!

隨著醫療設備的發展,X射線,超聲波,CT掃描和磁共振之類的醫學影像學檢查對於識別嚴重的醫療狀況,如骨折等,是非常有價值的。在腰椎間盤突出這個情況下意義卻不是太大,在臨床工作中我們遇到許多患者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但是影像學卻有明顯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狀與影像學完全不符合!

腰椎間盤突出影像學對治療意義不大,物理治療的診斷是關鍵!

我不管在哪裡看病,線上平臺或者線下平臺,所有的患者一開口幾乎都是讓我看影像學,而不是跟我去述說他的症狀。影像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一些骨科或者疼痛治療者把它作為黃金診斷,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物理治療診斷才是所有治療的關鍵,太依賴儀器並不是好事。

相關研究表明:30歲以下的人群中有40%的人存在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而在50~55歲之間的人則高達90%。另一項研究表明,在20-22歲的健康,無背痛的年輕人中,48%的人至少有一個退化的椎間盤,25%有一個突起的椎間盤。

加你福尼亞大學神經外科系的醫生們強烈建議不要將磁共振用於腰痛的常規檢查,因為他們發現X線或磁共振發現退行性變化的結果與腰痛之間沒有關聯。

真相:如果您的X射線或磁共振顯示腰椎間盤“有問題”,請不要驚慌,它們只是從20歲開始發生正常的變化,不一定和你當前症狀相關。

如果你的症狀和你的影像學無關,那麼這此類檢查結果不僅沒有幫助,而且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它們甚至說有害的。研究表明,那些被告知有“異常”醫學影像(儘管不相干)的患者會更多地尋求醫生的幫助,(抱怨)更持久的疼痛,更多的功能異常和更低的幸福感。


腰椎間盤突出影像學對治療意義不大,物理治療的診斷是關鍵!

今日有一個患者是被我們護士長帶過來我治療室的,她說她因為長期腰椎間盤突出症而困擾。症狀是腰痛伴隨臀部和小腿外側不舒服,做治療怕針又堅持做了半個多月的針灸。我見到她的時候臉色並不是很好,她說她剛扎完針暈吐了好久。我們護士長偷偷跟我說,她在我們這兒紮了一段時間的針灸了,剛跟她說沒好也受不了了,準備不來了。因為在同一科室,如果在我同事那兒治療一半拉過來我這兒會造成矛盾,只好等做完了再推薦我這兒試試。

我想著既然是護士長的熟人,姑且看一看吧,來了便是有緣。她沒帶影像學和報告單,我表示對我來說沒啥參考意義,沒有也沒關係。問了幾個問題後,我便給他做了直腿抬高測試後發現兩側基本是陰性,也就是說他基本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或腰椎間盤的關係不大。我再給她做了Slump test測試(相關內容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腰椎間盤突出診斷錯,步步錯),結果發現腰椎部分是和腰椎間盤突出有關,但是腳和臀部卻影響不大。我找了找她的疼痛側的臀部,按壓有明顯的僵硬肌肉,並且和對側相比壓痛非常明顯。

我告訴她主要不舒服的症狀可能和腰椎間盤突出關係不是很大,但是腰部應該有症狀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她一開始並不是很相信,並且告訴我她還有十五分鐘後要趕著回去開會。我說給我十分鐘,我給她臀部做了擺位療法,臀部僵硬且疼痛的位置慢慢放鬆了下來,再按壓便逐步不痛了。當臀部壓痛點基本不痛的時候,我讓她起來試試,她驚奇的發現腿部症狀基本消失了,說為什麼不能早點認識我。我告訴她如果明天症狀沒反覆,那基本就是臀部問題了,也很快會好了。她很高興的去找了我們護士長,我也跟我們護士長表示我完成了任務。

腰椎間盤突出影像學對治療意義不大,物理治療的診斷是關鍵!

通過今天的這個案例,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影像學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大家應該先關心的是如何去解決症狀,而不是怎麼一下子讓你的腰椎間盤突出回去。我每天都要處理好幾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當我每次把那些剛治療痊癒(一點症狀都沒有)的患者重新都再做一次磁共振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突出基本上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同樣的大小他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了,那些突出比較大的人真的複發率反而更低。

在臨床工作中隨著經驗的累積,我越來越不看重影像學,反而我看病人都要先動手檢測下是否是椎間盤突出再去做檢查,做檢查的結果基本是百分百準確。現在臨床的醫生因為怕誤診或病人量多,基本都是直接先讓患者去做檢查,做完檢查有突出就是網上套,幾乎沒有動過手,這樣的誤診率其實是非常高的!

作為一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醫生,我覺得物理治療的診斷思維比他看影像學的能力更重要,有了這項技能才能更好地減少患者的精力和財力的損耗,也更利於自身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