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關注 猛獁專訪|“多面大佬”劉奕君:反派像“鏡子” 表演靠“修正”(2)

演反派

“人物如‘棋盤’,脈絡要摸清”

從王天風、謝玉到張萬霖、聶萬峰再到如今的王柏林,同樣的反派角色,同樣的人物描摹,如何讓觀眾看出新意?如何詮釋出全然不同的味道似乎是擺在劉奕君面前的難題。然而,他卻十分坦然,笑言“再演一百個人物,即便都是反派或正派,也都會不一樣”。“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王柏林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的故事一部分在國內,另一部分在國外,所以他給演員非常大的發揮空間,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裡,心理路程也會不一樣,他會充滿了不確定和複雜性,這是這個角色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劉奕君看來,王柏林一角傳達出的不只是人性的善惡,而是善惡背後附加的警醒作用。“其實我每演一個角色,都不會只把他當做正派或反派去演。我會盡力去傳遞一種給人警醒的價值觀。比如說王柏林是個反派,那麼我就要把他那些不好的地方點出來,讓它成為那些有類似經歷的人、想犯罪的人的一面鏡子,給他們敲響警鐘。”

帶著如此強烈且頗具正義感的拍攝初衷,劉奕君完美呈現出了一個老謀深算的企業家,從財富頂端淪落到眾叛親離的心路變化歷程。他將一切稱之為“後半部在為前半生擦屁股”,笑言自己始終在“修正這個人物”。“王柏林的後半生始終在為前半生得到的財富憂心忡忡,亡命天涯如同驚弓之鳥。以為到了美國安全了自由了,但其實潛在的危險在一點點追過來,蔓延過來。所以在表演上我始終在修正這個人物,今天這個東西多了一點,明天那場戲我就得找補回來一點,後天再把這場戲的東西增加一點,讓觀眾知道前面這個戲那樣演的原因。”劉奕君表示,《獵狐》不是動作戲,需要認真把人物的脈絡摸清楚,才能有張有弛,明晰人物的前因後果。“就像是一盤棋,每個子每一場戲都是互相有關聯的。

這種關聯有時候劇本無法明確地寫出來,得通過你的眼睛去發現它,用語言、臺詞等等的一些手段,把這些戲和人物遞進的變化連綴起來,讓它通篇是一個脈絡清晰的故事,有主幹有支脈,多而不亂。”

可以說,人性的複雜加劇了王柏林一角的挑戰,但劉奕君顯然樂在其中,用自己的理解與設計為人物注入更多的可解讀空間。劇中,劉奕君的第一場戲是逼死兄弟錢程後前去探望錢程的太太,他特意選擇戴了一個假脖套突出人物的反差,前一秒還在和對方訴苦,後一秒回到車上便一把將脖套撕開,角色道貌岸然的一面便昭然若揭。“你這個狐性得出來是不是?這個人是一個正兒八經道貌岸然的CEO,是個商界精英,我就想怎麼樣才能把人物的感覺塞進去。那個脖套就是示弱嘛,後來撕開就是告訴觀眾是個假的根本沒必要戴,就通過這一點點細節的東西,把這個人物狐性狡猾的東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是刻意的做出來。”

鶴壁關注  猛獁專訪|“多面大佬”劉奕君:反派像“鏡子” 表演靠“修正”(2)

老搭檔

“好演員之間的碰撞,真的很好”

好的演員往往能讓對手產生自然而然的反應,劉奕君在給予其他對手演員創作靈感的同時,也享受著對方帶給自己的思考與碰撞。戲內,作為劇中頭號“狡狐”的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不同人的命運,與眾人針鋒相對;戲外,和“老熟人”王凱、王鷗的搭檔,與“舊相識”胡軍、導演劉新等人的合作,則在無形中開闊著他的表演空間,促使彼此不斷產生著新的靈感與火花。

“我跟王凱雖然合作了好幾部戲,但我們倆對手戲其實在這部戲是最多的。他真是一個非常用功琢磨且內心非常穩定和強大的演員,好演員!”劉奕君說,有時候自己想把他帶走,往這邊帶一點或者往那邊帶一點,但對方會非常穩,絲毫不受影響,“反而是接過來又推出去,真的跟你產生較量。這太有意思了!”劉奕君感慨,“好的演員之間相互揉搓一起碰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那種較量,真的很好。”

而和王鷗的合作,除了默契與舒服,劉奕君還用“分寸感”盛讚了對方的表演。“她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演員,是那種可以直接上手對戲的演員,她看到你是這樣演的,立刻就能明白我該怎麼演。有一場戲我把椅子推開,她直接就接了一個動作特別真實。就是隻要你傳遞出來一個人物的東西給她,她能馬上知道那個分寸感怎麼拿捏,所以感覺特別好,戲能搭起來。”

惺相惜志同道合。“胡軍老師真是不用說了,我們都是一波的演員,而且他還是影帝,多棒啊,我這次和他一塊演戲,特別有默契,搭出來的戲也很漂亮。”值得一提的是,《獵狐》的導演劉新不僅是胡軍的同班同學,還曾和劉奕君在《橙紅年代》中有過完美的合作。舊相識新作品,除了親切與默契,剩下的便是更大的創作自由及施展空間。“遇到懂戲的導演真的很難得,他知道戲的眼和核在哪。他會對總體有一個特別大的把握,但同時又會給演員自由發揮的空間,而且他是演員出身,非常愛護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