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先說結論,《孤味》雖是小品,卻有大感動,非常好看

。今年看臺片時,便有平均表現比去年出色的感受,而且到了近期,更常出現看完後更動「到當時為止」的個人臺片排名。繼《千年一問》紀錄片取代《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為當時的個人最佳臺片後,《親愛的房客》也在看完後排名高於《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看完了《孤味》口碑場之後,排名又再變動,本片不但高於《親愛的房客》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且更取代《千年一問》成為個人今年到目前為止看過的臺片中最好看的作品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孤味》全片涵蓋了「丈夫拋妻棄女」、「獨力扶養眾女」、「離家丈夫有新對象」等設定,雖然前述設定並不少見,但如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本片編導一樣能把常見設定編撰成一個令人動容的溫暖故事,其中各種喜怒哀樂的戲劇效果都能成功擊中觀眾內心,讓觀眾情緒在觀影過程中隨著故事發展與人物情感起伏共振。

此外,個人首次看到《孤味》預告片時,由於以上設定在預告內容都有揭露,且通常可成為張力之源,所以不禁會好奇許本片故事發展是否會出現很強烈的衝突情節。然而,雖然這些設定確實為《孤味》創造不少情節張力,但處理方式卻屬於非尖銳、強烈性風格。這現象在前半段特別明顯,雖然這部分劇情涉及喪事辦理,且多處可見不甘、悲憤和怨懟等情緒,但整體風格卻相對輕鬆。《孤味》編導利用本片要角們的習慣與觀念差異,巧妙在多處創造弄巧成拙的反差發展,再由此呈現令人莞爾的效果,不僅是個人預期之外的驚喜,且全場也看得笑聲此起彼落。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不過,畢竟《孤味》以上情節還是源自於開場一起不幸的往生事件,這起事件不但再度勾起女主角林秀英多年苦楚,且點燃了所有要角們的情緒衝撞火花。據此,即使《孤味》前半段多處出現詼諧橋段,但屬於故事主軸相對較嚴肅的情感屬性並未因此而遭到稀釋,反而在讓觀眾開口笑之餘或之外,仍能感到詼諧調性後的傷感情緒。換句話說,《孤味》前半段的氛圍可謂詼諧中有心酸,似喜猶悲,這是個人認為本片會如此觸動人心的原因之一。

不過,從中間開始,《孤味》就相對漸趨嚴肅,主要是因為本片的傷感氣圍逐漸升級,尤其是對林秀英放不下丈夫的心理糾結描寫愈來愈深入細膩,在她的悲憤與怨懟情緒中,明顯可見仍帶有無法割捨的思念與情份,結果呈現怨愛交織的言行舉止,讓人看了頗為觸動。重要的是,《孤味》更安排了幾場元配與新對象蔡美林相遇與對談的戲,僅管

佔全片比例不多,但個人認為是本片戲肉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孤味》對於蔡美林這角色的刻畫很有意思,她本身是修佛者,卻愛上有婦之夫,然而佛教強調宇宙萬物的存在與結局都是空(因緣假合、終落消逝),因此無須事事執著而「以空為有」,否則在世時將身陷於包含「愛別離」在內的人生八苦之中,以及死後無法跳脫回輪業報。不過,正如大女兒陳宛青所言:「人真的很奇怪,明明知道對自已害,卻忍不住往那邊去」,

對於同樣擁有七情六慾以及同為紅塵眾生的我們而言,雖然蔡美林的行為和她的信仰背道而馳,但反而是「接地氣」、「有親切感」的事情看了心有慼慼焉,所以這種「矛盾」設定也是《孤味》令人有感的關鍵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元配林秀英則是位很傳統且深陷於「求不得」苦之中,因為表面看來似乎對配偶怨忿極深,但實際上卻是深愛不得,這從她多年不肯籤離婚協議書即可證明,況且以正當性而言,林秀英多年獨力扶養眾女,且又要飽受丈夫離棄之苦,所以絕對最有資格表示不平。不過,

《孤味》這二位女角的彼此相遇並沒有針鋒相對的「互爭正統」,只有各自娓娓道來的心路歷程,沒有積壓已久的情緒爆發,只有聽取對方難處的相互理解。前述相關情節拍得既不煽情,又不敷衍,平平實實的幾場簡單對話,拍出了「女人瞭解女人難處」的逐漸和解之意。

重要的是,《孤味》最後有場林秀英終於簽下離婚協議書,讓蔡美林以正宮身份在喪禮上為所愛送行的戲,和前面那幾場可謂一脈相承,相互呼應,令人感動不已,因為觀眾會同時為美林多年付出而得償宿願而感到欣慰,以及在為林秀英多年不公遭遇感到不捨後再為她終於放下釋懷感到高興。這部分的處理沒有過於戲劇化的發展和刻意製造轉折的痕鑿感,但卻能將內蘊其中的濃烈情感與動人意義向觀眾擊中這也是個人認為本片會如此觸動人心的原因之二。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必須要提的是,《孤味》另一個動人元素就是「親情」,主要體現在「女主角林秀英和三個女兒之間的互動」相關情節。這個家庭成員對彼此都相當重視和關心,但每人的個性、價值觀和處事風格不同,因此有些互動便有了摩擦。而且這些情節多處可見不是深藏在意見相左下的親情關懷、就是明明已表明關懷心跡,卻因為觀念和做法差異而形成適得其反的矛盾,令人看了十分揪心。

據此,《孤味》對親情的描繪可以說是「關心中有摩擦、相左中有不捨」,並在母親對父親的情感糾葛這條主線外形成分量高的旁線,且每個旁線彼此既有程度不一的關聯,也和母親這條主軸有所呼應,所以不但為劇情添加了厚度,又強化情感牽引,多處令人看得泛淚而且,僅管編導捨去了尖銳、高壓的表現方式,但整體處理得溫溫暖暖,能夠深深打動觀眾內心的感性面,這也是個人認為本片會如此觸動人心的原因之三。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行文至此,以個人有限的智商來理解,《孤味》是一個透個逐漸瞭解的過程來達到放下與和解的故事,所以其主題和「放下」與「和解」有關。只有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只有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過去的美好已不復存在,固然應該放下,但過去的痛苦更應該脫離。然而,放下的前提是「

不再執著」,記得李安導演的作品《臥虎藏龍》有句經典臺詞:當你把手握住,能得到的不多,但把手張開,卻能接觸更多。其實執著和把手握住在某方面是一樣,因為當人執著時,會一直糾結在某一點而跨不過去,就如同握得緊緊的拳頭,只有握住手中的有限事物,卻無法接觸放開後的海闊天空。

據此,當我們不再執著,就能懂得放下,懂得放下就能放下自我的固執一面,進而不再堅持己見;如同張開的手,能夠接觸到更多以往未能注意和體會的美好,因此和解才能有可能。而這裡的「和解」,不單指的是林秀英和蔡美林之間,更是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徹底敞開心扉,所有彼此看不慣的一切,突然變得柔軟,所有跨不過的關卡,突然變得雲淡風輕。順此而論,我們可以說《孤味》透過一個很熟悉、通俗的故事架構,將老生常談的道理讓觀眾再次體認,這也是個人認為本片會如此觸動人心的關鍵之四

《孤味》:放下才能從痛苦中解脫,和解才能讓生命更溫暖

當然,《孤味》的編導不但創作了一個好故事,更把這個故事說好說滿。以上各段提到的各種元素、設定和意涵皆完美熔於一爐,既成為情節轉折與起伏的關鍵點,並由此製造各種有效引起情緒共鳴的戲劇效果,且整體故事的起承轉合進展流暢,因此本片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競賽項目,可謂對導演能力有所肯定。此外,《孤味》會如此好看,女主角飾演者陳淑芳阿姨絕對功不可沒,這位從小看到大的老牌演員,將林秀英這個角色各種複雜情緒掌握得絲絲入扣,層次分明又渾然天成,堪稱本片所有情緒共鳴效果的最大發動者,這也是個人認為本片會如此觸動人心的關鍵之五。

最後要說的是,即使個人到目前為止已經三刷《孤味》,但感動程度並未出現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反而仍處於本片的濃烈餘韻當中,由此可證明《孤味》是一部有好劇本、好導演和好演員的出色作品,不但將愛情與親情中雜陳的各種酸甜苦辣的味道調理成「溫暖人心、感深肺腑」的動人之味,更讓人看後想一看再看,細細品嚐其中的溫暖和感動,因此即使本片未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影片,但無損個人心目中的超高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