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先说结论,《孤味》虽是小品,却有大感动,非常好看

。今年看台片时,便有平均表现比去年出色的感受,而且到了近期,更常出现看完后更动「到当时为止」的个人台片排名。继《千年一问》纪录片取代《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成为当时的个人最佳台片后,《亲爱的房客》也在看完后排名高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看完了《孤味》口碑场之后,排名又再变动,本片不但高于《亲爱的房客》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且更取代《千年一问》成为个人今年到目前为止看过的台片中最好看的作品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孤味》全片涵盖了「丈夫抛妻弃女」、「独力扶养众女」、「离家丈夫有新对象」等设定,虽然前述设定并不少见,但如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本片编导一样能把常见设定编撰成一个令人动容的温暖故事,其中各种喜怒哀乐的戏剧效果都能成功击中观众内心,让观众情绪在观影过程中随着故事发展与人物情感起伏共振。

此外,个人首次看到《孤味》预告片时,由于以上设定在预告内容都有揭露,且通常可成为张力之源,所以不禁会好奇许本片故事发展是否会出现很强烈的冲突情节。然而,虽然这些设定确实为《孤味》创造不少情节张力,但处理方式却属于非尖锐、强烈性风格。这现象在前半段特别明显,虽然这部分剧情涉及丧事办理,且多处可见不甘、悲愤和怨怼等情绪,但整体风格却相对轻松。《孤味》编导利用本片要角们的习惯与观念差异,巧妙在多处创造弄巧成拙的反差发展,再由此呈现令人莞尔的效果,不仅是个人预期之外的惊喜,且全场也看得笑声此起彼落。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不过,毕竟《孤味》以上情节还是源自于开场一起不幸的往生事件,这起事件不但再度勾起女主角林秀英多年苦楚,且点燃了所有要角们的情绪冲撞火花。据此,即使《孤味》前半段多处出现诙谐桥段,但属于故事主轴相对较严肃的情感属性并未因此而遭到稀释,反而在让观众开口笑之余或之外,仍能感到诙谐调性后的伤感情绪。换句话说,《孤味》前半段的氛围可谓诙谐中有心酸,似喜犹悲,这是个人认为本片会如此触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不过,从中间开始,《孤味》就相对渐趋严肃,主要是因为本片的伤感气围逐渐升级,尤其是对林秀英放不下丈夫的心理纠结描写愈来愈深入细腻,在她的悲愤与怨怼情绪中,明显可见仍带有无法割舍的思念与情份,结果呈现怨爱交织的言行举止,让人看了颇为触动。重要的是,《孤味》更安排了几场元配与新对象蔡美林相遇与对谈的戏,仅管

占全片比例不多,但个人认为是本片戏肉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孤味》对于蔡美林这角色的刻画很有意思,她本身是修佛者,却爱上有妇之夫,然而佛教强调宇宙万物的存在与结局都是空(因缘假合、终落消逝),因此无须事事执着而「以空为有」,否则在世时将身陷于包含「爱别离」在内的人生八苦之中,以及死后无法跳脱回轮业报。不过,正如大女儿陈宛青所言:「人真的很奇怪,明明知道对自已害,却忍不住往那边去」,

对于同样拥有七情六欲以及同为红尘众生的我们而言,虽然蔡美林的行为和她的信仰背道而驰,但反而是「接地气」、「有亲切感」的事情看了心有戚戚焉,所以这种「矛盾」设定也是《孤味》令人有感的关键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元配林秀英则是位很传统且深陷于「求不得」苦之中,因为表面看来似乎对配偶怨忿极深,但实际上却是深爱不得,这从她多年不肯签离婚协议书即可证明,况且以正当性而言,林秀英多年独力扶养众女,且又要饱受丈夫离弃之苦,所以绝对最有资格表示不平。不过,

《孤味》这二位女角的彼此相遇并没有针锋相对的「互争正统」,只有各自娓娓道来的心路历程,没有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只有听取对方难处的相互理解。前述相关情节拍得既不煽情,又不敷衍,平平实实的几场简单对话,拍出了「女人了解女人难处」的逐渐和解之意。

重要的是,《孤味》最后有场林秀英终于签下离婚协议书,让蔡美林以正宫身份在丧礼上为所爱送行的戏,和前面那几场可谓一脉相承,相互呼应,令人感动不已,因为观众会同时为美林多年付出而得偿宿愿而感到欣慰,以及在为林秀英多年不公遭遇感到不舍后再为她终于放下释怀感到高兴。这部分的处理没有过于戏剧化的发展和刻意制造转折的痕凿感,但却能将内蕴其中的浓烈情感与动人意义向观众击中这也是个人认为本片会如此触动人心的原因之二。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必须要提的是,《孤味》另一个动人元素就是「亲情」,主要体现在「女主角林秀英和三个女儿之间的互动」相关情节。这个家庭成员对彼此都相当重视和关心,但每人的个性、价值观和处事风格不同,因此有些互动便有了摩擦。而且这些情节多处可见不是深藏在意见相左下的亲情关怀、就是明明已表明关怀心迹,却因为观念和做法差异而形成适得其反的矛盾,令人看了十分揪心。

据此,《孤味》对亲情的描绘可以说是「关心中有摩擦、相左中有不舍」,并在母亲对父亲的情感纠葛这条主线外形成分量高的旁线,且每个旁线彼此既有程度不一的关联,也和母亲这条主轴有所呼应,所以不但为剧情添加了厚度,又强化情感牵引,多处令人看得泛泪而且,仅管编导舍去了尖锐、高压的表现方式,但整体处理得温温暖暖,能够深深打动观众内心的感性面,这也是个人认为本片会如此触动人心的原因之三。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行文至此,以个人有限的智商来理解,《孤味》是一个透个逐渐了解的过程来达到放下与和解的故事,所以其主题和「放下」与「和解」有关。只有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只有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过去的美好已不复存在,固然应该放下,但过去的痛苦更应该脱离。然而,放下的前提是「

不再执着」,记得李安导演的作品《卧虎藏龙》有句经典台词:当你把手握住,能得到的不多,但把手张开,却能接触更多。其实执着和把手握住在某方面是一样,因为当人执着时,会一直纠结在某一点而跨不过去,就如同握得紧紧的拳头,只有握住手中的有限事物,却无法接触放开后的海阔天空。

据此,当我们不再执着,就能懂得放下,懂得放下就能放下自我的固执一面,进而不再坚持己见;如同张开的手,能够接触到更多以往未能注意和体会的美好,因此和解才能有可能。而这里的「和解」,不单指的是林秀英和蔡美林之间,更是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彻底敞开心扉,所有彼此看不惯的一切,突然变得柔软,所有跨不过的关卡,突然变得云淡风轻。顺此而论,我们可以说《孤味》透过一个很熟悉、通俗的故事架构,将老生常谈的道理让观众再次体认,这也是个人认为本片会如此触动人心的关键之四

《孤味》:放下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和解才能让生命更温暖

当然,《孤味》的编导不但创作了一个好故事,更把这个故事说好说满。以上各段提到的各种元素、设定和意涵皆完美熔于一炉,既成为情节转折与起伏的关键点,并由此制造各种有效引起情绪共鸣的戏剧效果,且整体故事的起承转合进展流畅,因此本片入围今年金马奖最佳新导演竞赛项目,可谓对导演能力有所肯定。此外,《孤味》会如此好看,女主角饰演者陈淑芳阿姨绝对功不可没,这位从小看到大的老牌演员,将林秀英这个角色各种复杂情绪掌握得丝丝入扣,层次分明又浑然天成,堪称本片所有情绪共鸣效果的最大发动者,这也是个人认为本片会如此触动人心的关键之五。

最后要说的是,即使个人到目前为止已经三刷《孤味》,但感动程度并未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反而仍处于本片的浓烈余韵当中,由此可证明《孤味》是一部有好剧本、好导演和好演员的出色作品,不但将爱情与亲情中杂陈的各种酸甜苦辣的味道调理成「温暖人心、感深肺腑」的动人之味,更让人看后想一看再看,细细品尝其中的温暖和感动,因此即使本片未入围今年金马奖最佳影片,但无损个人心目中的超高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