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 36.5℃

37℃ → 36.5℃

在過去的20年裡,健康成年人的平均體溫出現了下降情況。

37℃ → 36.5℃

體溫是身體的一個重要信號,它是身體內發生的生理變化的指示器,是新陳代謝速率的一個標誌。對於人類來說,什麼樣的體溫是正常的體溫?是37℃嗎?

1851年,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在收集了萊比錫城的25000名病人的腋下體溫數據之後,首次確認了將37℃作為“正常體溫”的標準。近兩個世紀以來,這一溫度成為了幾乎所有人判斷是否發燒的衡量標準,有時也被用來衡量疾病的嚴重程度。

37℃ → 36.5℃

卡爾·溫德利希(Carl Wunderlich)| 圖片來源:Wellcome Collection

但實際上,從臨床醫學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一個對所有人、在所有時刻都適用的標準“正常”體溫。人的體溫在一天當中都會出現變化,在清晨時最低,在傍晚時最高。體溫會在生病時發生變化,會在運動期間和運動之後有所上升,處於例假週期中的女性也會經歷體溫變化,且體溫還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這些變化在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有所不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正在降低。2017年,一項針對英國35488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他們的平均體溫只有36.6℃。無獨有偶,2019年的一項研究在分析了自1862年到2017年間的數十萬個數據後發現——美國人的體溫在過去的150多年裡一直在下降,現如今,美國人(主要是加州帕洛阿爾託市的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6.4℃。

37℃ → 36.5℃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生理變化?一種主要的說法認為,在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和醫療條件得到了改善的地區,減少了人們受到能導致體溫升高的感染。如此一來,一個自然的問題便是這樣的變化只發生在像美國和英國這類工業化較發達,有著較好的衛生醫療條件的國家嗎?

最近,一個由多國的醫生和人類學家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對居住在一個獨特地區的人們進行了研究。這個地方就是位處玻利維亞亞馬孫地區,那裡有一個被稱為提斯曼人(Tsimané)的土著部落。

37℃ → 36.5℃

一個提斯曼人和他的孩子捕魚歸來。| Michael Gurven, CC BY-ND

提斯曼人生活在偏遠的地區,那裡幾乎沒有任何現代化設施,感染現象非常常見。研究人員中包括一支由玻利維亞的醫生和研究人員組成的小組,從2002年起,在16年的時間裡,他們穿梭於當地不同的村莊之間,在治療患者的同時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記錄每個患者在就診時的臨床診斷和感染炎症的生物標記信息。

從數據來看,提斯曼人在2002年的體溫大約為平均37℃,與兩個世紀前的德國和美國地區的人的體溫相近。這次,通過分析5500名成年人的18000份數據,並根據其他可能會影響體溫的因素(如環境溫度和體重等)進行調整之後,他們發現在16年間,提斯曼人的平均體溫出現了顯著下降,現在提斯曼人的平均體溫大約36.5℃。

換句話說,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提斯曼人的體溫下降幅度與美國在兩個世紀中的下降幅度相當。在近期的《科學進展》上,研究人員詳細地介紹了這一調查結果。

37℃ → 36.5℃
37℃ → 36.5℃

研究人員在2007年時對提斯曼人進行身體檢查。| 圖片來源:Michael Gurven, CC BY-ND

那麼,為什麼無論是美國人還是提斯曼人的體溫,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呢?從在玻利維亞進行的長期研究所獲得的大量數據中,研究人員找到了一些可能的答案。

首先,或許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體溫的下降可能與現代醫療保健的興起,以及與過去相比現在有著更低的輕微感染率有關。但是,儘管在過去二十年間,玻利維亞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感染在提斯曼人中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僅僅降低感染髮病率並不能解釋觀察到的體溫下降情況。

另一個可能的因素是,人們現在的身體狀況普遍更好了,加上更多的抗生素和一些更有效的治療手段,使得感染的持續時間比過去更短,因此減少了身體為了對抗感染而做的工作。關於這一點,研究人員發現,與一些早期的呼吸道感染研究相比,更近期的關於呼吸道感染研究中的病人的體溫更低。一些藥物(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的大量使用也可以減少炎症,並能反映在體溫的下降上。

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現在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因此人們的身體不再需要那麼費力地調節體內溫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提斯曼人有了更多的機會獲得衣物和保暖產品,他們的體溫也的確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但他們並沒有使用任何先進的技術來調節體溫。因此,似乎並沒有哪個因素可以完美地解釋體溫為什麼下降,這或許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37℃ → 36.5℃

對於科學家來說,理解為什麼體溫在下降仍然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不管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即使在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薄弱、感染仍在造成困擾的農村和熱帶地區,人類的體溫也在降低。

這項研究通過將流行病學和社會經濟狀況的改善與體溫的變化聯繫起來,試圖從體溫信息入手尋找與人們的整體健康有關的線索。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能激發更多相關的研究,更好地理解環境與體溫的關係。或許有一天,這個可被快速測量的身體指標,能為人類健康提供新的見解。

封面圖來源:Unsplash

參考來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peoples-bodies-now-run-cooler-than-normal-even-in-the-bolivian-amazon-148901

https://www.news.ucsb.edu/2020/020081/drop-temperature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4/eabc6599

封面圖來源:Umberto / Unsplash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原理微信公眾號,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只為信息的傳播,不代表本號所持觀點。具體信息請參考原文。

37℃ → 36.5℃

即刻購買本書

科學出版社

本期編輯丨王芳

37℃ → 3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