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玉案山下靜靜的小河,有什麼樣的歷史往事?

說到昆明,就不得不說滇池。

“歷史上的昆明,是一座實實在在的水城。”雲南大學教授、歷史地理學家朱惠榮曾經這樣說。

“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勢鎖煙霞”,古代的滇池和滇池壩子,是一幅魚米之鄉的絕美田園景象。

明朝初年,西平侯沐英築昆明磚城時候的總設計師汪湛海,看到這一幕,再想到明平雲南之後,有能幹的沐英鎮守,必將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發出昆明“五百年後勝江南”。

據說,他還讓人刻了幾塊石刻,放置在昆明的風水之眼處!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沐英主持修建的昆明磚城北門外

既然有滇池、滇“海”,自然就有源泉和河流。

關於滇池之源,在滇池的東邊有著名的“滇源鎮”。

這是由原白邑(原俗稱邵甸)、大哨兩個鄉組成的一個新鎮,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說到盤龍江源頭的黑龍潭、青龍潭,知道得人就多了。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昆明白邑黑龍潭

這是滇池“東”源

滇池很大,除了東源之外,還有一個“西”源。

歷史:海源河的地位不低

崇禎十一年十一月初,離開昆明的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在走過小西門、黃土破,朝著筇竹寺而去的時候,在《徐霞客遊記》中,有過這樣的記錄:

有溪自西北注而南,石樑橫其上,是即海源寺側穴湧而出之水,遂為省西之第一流雲。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海源寺得名的龍湫

這就是滇池的另外一個源頭。

因為同為滇池之源,所以這一條河就是海源河,河的源頭之處就是海源寺。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昆明海源寺近照

海源寺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今天來說海源河

據《雲南通志》記載:

已有七百多年曆史的海源寺,遠離鬧市,環境清幽,因該寺建在滇池的源頭—大龍洞旁邊(人們稱滇池為海,故稱海源)而得名。

玉案山腳、海源寺寺側“龍湫”的潭水進入海源河,流經團山、梁家河,蜿蜒數十里而彙集滇池,灌溉萬畝良田,養育一方百姓。

這就是海源河。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昆明的古代河流

清代戴筠帆所著《昆明縣誌》記載,當時昆明分佈著眾多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河流有盤龍江、銀汁河、白沙河、寶象河、馬料河、海源河這6條河流。

這就是老昆明的古六河

現狀:徒有虛名,蹤影難覓

熟悉昆明的“老昆明”,對兩個魔咒般的數字可能有印象:12.16,7.20.

12月16日,也就是冬天,昆明基本都會下雪。

7月2 0日,也就是夏天,昆明基本都會“淹水”,再現城市看海模式。

而最著名的“城市看海景觀”就有海源中路的“海源河”。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昆明的“看海模式”

這其實是個誤解,因為沿著海源路的河流,真的不是海源河,而是新運糧河

那真正的海源河呢?

相關資料中是這樣介紹的:

海源河為新運糧河度支流,起於海源寺龍潭,至於雲冶鐵路。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被認可的海源河,就剩下了這一小段

一個字:

不僅是介紹短,而且還把海源河縮到了短短的百餘米!

現在的海源河,雖然名字依然存在,但早已是徒有虛名,風光已不在。


未來:是為海源河“正名”的時候了


也許是不甘心,或者是對海源河印象太深刻,抑或生活在昆明高新區,天天走海源路,心中惦念的始終有海源河。

找了無數次,走了很多路,有了重要的新發現:

海源河從來都沒離我們而去,只不過是走出到我們的視線之外!

站在海源寺龍潭邊,有水閘、有水流出的通道,儘管不寬,但始終是存在的。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海源河的源頭

站在西三環邊上,在海源寺池塘的北邊,確實有一條河溝。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昆明西三環邊海源寺旁海源河

站在雲冶鐵路上,找到跨越海源河的橋,看向海源寺方向,確實有一條小河.。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雲冶鐵路、海源寺、海源河同框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雲冶鐵路橋下,海源和到這裡就不叫海源河了

在順著雲冶鐵路往稍東南方向走,會發覺有一條小河,流水潺潺,風景絕美!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是不是還有原始河流的樣子?

然而,從鐵路開始,已經不叫海源河,而是稱為:西邊小河。

查詢到的資料是這樣介紹:

西邊小河是新運糧河右岸支流,源自五華區海源寺,經高新區、人民西路、興苑路,在中央儲備糧昆明直屬庫附近穿過成昆鐵路,於積善村附近匯入新運糧河。

河道長全6.027千米,流域面積20.6平方千米,是昆明主城區西面新運糧河右岸片區的主要防洪、排澇河道,其功能兼有排除上游山丘區洪水和城區雨水。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被人為縮短的海源河與西邊小河其實就是一條河!

西邊小河邊上的路是昌源路,包括:昌源北路、昌源中路,昌源南路。

儘管帶個源,但這個“源”,顯然已經不能讓人聯想到“海源”之源了。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昌源北路邊的河已不叫“海源河”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所謂的“西邊小河”治理的很不錯!

真的不知道,當初規劃昆明高新區的決策者們是怎麼考量的!

高新區的路大部分都帶個看“科”,以至於生活在高新區近20年,提到這些“科x”路,依然一頭霧水。

而不以“科”命名的海源路和昌源路,又是不知所云!

昆明的歷史人文內涵逐漸消失,不能只怪野蠻地拆除掉一些歷史遺蹟,這些毀滅城市記憶的行徑,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老昆明城外一景

值的欣慰的是,隨著這些年昆明河道治理力度的加強,以前大部分作為暗河被覆蓋的西邊小河,已經全線露出真容,整修的還不錯,甚至,還能作為沿河某些樓盤親水的賣點之一!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滇緬大道邊上西城時代邊上的西邊小河

然而,也許是不倫不類的名字,西邊小河名聲不顯,鮮為人知。

不過這也許是一件好事!

在這裡鄭重呼籲:

把海源河“拉”長,去掉西邊小河的名字,把這條發源於海源寺,直通滇池,傳承有序的河道重新命名海源河!

一個簡單的更名,牽扯不了太多東西,然而撿起和繼承的卻是一段沉甸甸歷史!西北新城也將獲的更多的人文底蘊。

惠而不貴!

海源河,不應該就這樣被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老昆明“古六河”的海源河,不該忘卻,是為它“正名”的時候了

就讓這條美麗的小河恢復“海源河”的名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