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扶贫车间成为镇原贫困户的“金饭碗”

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扶贫车间成为镇原贫困户的“金饭碗”

“这个工厂特别正规,每天上班八小时,光实习期就能拿到三千多块钱,加班还有加班费,工作也不累,我真是没想到能找到这样的好工作!”在甘肃深呼吸创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女工李星一边忙着手头的工作,一边笑着告诉记者。

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扶贫车间成为镇原贫困户的“金饭碗”

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扶贫车间成为镇原贫困户的“金饭碗”

李星原来在饭店打工,每个月的收入仅有一千来块钱,没有收入来源的公婆、月收入仅仅两千块钱的丈夫、需要抚养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情况曾让李星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没想到的是,她却享受到了深呼吸“扶贫车间”建档立卡户的优先就业权,正式成为了厂内的一名女工。

“我们从开始招工就秉承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因为我们这个是自动化生产线,对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胜任,所以我们除了在特殊的管理岗位设置了学历要求之外,其他的岗位我们都优先录用建档立卡户。”甘肃深呼吸创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忠玮在对记者介绍企业用工情况时,特别说明了这一点。就这样,深呼吸“扶贫车间”让镇原当地的“就业边缘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产业工人。

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扶贫车间成为镇原贫困户的“金饭碗”

甘肃深呼吸创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静海区企业帮扶镇原的投资项目之一,他们租用废弃厂房建起扶贫车间,不仅填补了庆阳地区医用口罩生产企业的空白,更将当地贫困百姓的手紧紧牵起,把他们的生计大事放进了心窝里。创业者归雁有巢,就业者乡愁有根。这样的扶贫车间将工作送到了贫困百姓的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记者手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甘肃深呼吸创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不仅承担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甘肃省内的防疫物资储备工作,还成为了这些镇原工人们的“靠山”。车间里的机器“唱”起来了,贫困户们的心也变得振奋,进而变得踏实。口罩之下难掩的笑脸,是他们对静海这个“亲兄弟”最好的回馈。

转载需注明来源:静海融媒

静海融媒记者:李瑶 镇原融媒记者:祁延杰 王琼 编辑:李坦峰 责任编辑:郭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