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扶貧車間成為鎮原貧困戶的“金飯碗”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扶貧車間成為鎮原貧困戶的“金飯碗”

“這個工廠特別正規,每天上班八小時,光實習期就能拿到三千多塊錢,加班還有加班費,工作也不累,我真是沒想到能找到這樣的好工作!”在甘肅深呼吸創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女工李星一邊忙著手頭的工作,一邊笑著告訴記者。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扶貧車間成為鎮原貧困戶的“金飯碗”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扶貧車間成為鎮原貧困戶的“金飯碗”

李星原來在飯店打工,每個月的收入僅有一千來塊錢,沒有收入來源的公婆、月收入僅僅兩千塊錢的丈夫、需要撫養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情況曾讓李星每天都在為生計發愁。沒想到的是,她卻享受到了深呼吸“扶貧車間”建檔立卡戶的優先就業權,正式成為了廠內的一名女工。

“我們從開始招工就秉承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因為我們這個是自動化生產線,對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一般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可以勝任,所以我們除了在特殊的管理崗位設置了學歷要求之外,其他的崗位我們都優先錄用建檔立卡戶。”甘肅深呼吸創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忠瑋在對記者介紹企業用工情況時,特別說明了這一點。就這樣,深呼吸“扶貧車間”讓鎮原當地的“就業邊緣人”搖身一變成為了產業工人。

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扶貧車間成為鎮原貧困戶的“金飯碗”

甘肅深呼吸創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靜海區企業幫扶鎮原的投資項目之一,他們租用廢棄廠房建起扶貧車間,不僅填補了慶陽地區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的空白,更將當地貧困百姓的手緊緊牽起,把他們的生計大事放進了心窩裡。創業者歸雁有巢,就業者鄉愁有根。這樣的扶貧車間將工作送到了貧困百姓的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

記者手記: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機會。甘肅深呼吸創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不僅承擔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甘肅省內的防疫物資儲備工作,還成為了這些鎮原工人們的“靠山”。車間裡的機器“唱”起來了,貧困戶們的心也變得振奮,進而變得踏實。口罩之下難掩的笑臉,是他們對靜海這個“親兄弟”最好的回饋。

轉載需註明來源:靜海融媒

靜海融媒記者:李瑤 鎮原融媒記者:祁延傑 王瓊 編輯:李坦峰 責任編輯:郭媛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