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你:假装很阳光时,她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前几天刷完了《想见你》,实话说,刷得很过瘾,这部剧,诚意很足,不敷衍,有着文艺作品应该有的 样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男女主自然是人人都不由自主喜爱的,阳光、温暖、正能量,我也是。

当剧情推进到24集左右时,我发现网上以及弹幕上出现了一边倒的声音:陈韵如好讨厌啊,居然伺机穿回去想依靠自杀来结束穿越循环;陈韵如好恶心啊,怎么可以装作自己是陈雨萱来得到李子维的爱。

想见你:假装很阳光时,她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这样的声音,让我感觉不舒服,可我一时也说不上来,到底怎么不舒服了。

我讨厌陈韵如吗?可能有一点吧,但更多的时候,看见陈韵如搞不定的生活,被陈雨萱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解决时,我替陈韵如感到痛苦。

陈韵如默默地对弟弟好、对妈妈好,可是弟弟总是一副不知好歹的鬼样子;父母离婚,妈妈当着她的面争夺弟弟的抚养权,独独不提她。

陈韵如感觉到的温暖,很少很少,可她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感觉到的少,就不给出去,她做着自己能够做好的一切。

想见你:假装很阳光时,她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天生就能够俘获人心,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他人的喜爱,能够分分钟和他人拉近距离,就像陈雨萱和李子维那样。

可是,如果我们暂时不能做到,或者永远不能做到,又或者,我们就是天生被上帝摊派了一双内向、不爱交际的翅膀呢?

难道说,就因为很多人更喜欢外向性、阳光性的人,内向性、忧郁性的人就不配活着了吗?

阳光、开朗、健谈,这些特点,毫无疑问能够让人在社会交往中,阻力更小,更讨巧,可是,人活一世,价值的体现,有许许多多准绳,要求人人都应该开朗、健谈、会处理人际关系,这本就不合理。况且,人的心理活动异常复杂,有的人在陌生人面前放不开,可是一旦熟识,他们也未必不阳光、不开朗、不健谈。

是的,陈韵如不阳光、不开朗、不健谈,可她学习上认真勤奋、刻苦自律,生活上细心体贴、勤劳质朴,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文字表达细腻优美,在跟莫俊杰熟了以后,俩人一起上自习,她也是阳光的、开朗的、健谈的。

想见你:假装很阳光时,她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陈韵如有陈韵如要面对的人生难题,她要解决心里那块觉得“谁也不在乎我”的疙瘩,可是谁还能没点难题呢?谁又能毫无挑战地,从青少年起就通透地活到老呢?

结局时,当陈韵如痛苦地喊着“我想要的,不是被拯救,而是结束这一切”时,我瞬间懂了,就是这里,她说出了我不舒服在哪里。

想见你:假装很阳光时,她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想见你:假装很阳光时,她失去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是的,当我们要求一个人,变成另外一个人,还对她说:“你看,只有这个样子才是好的”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强权和霸道吗?可偏偏,我们还觉得,这是拯救。

被要求改变的那个人,有多痛苦,多绝望,陈韵如这段喊话,真是再真切不过了。

试图变成另一个人的过程中,陈韵如,没能成为黄雨萱,最讽刺的是,她还收割了外界最为猛烈的嫌弃和厌恶,她不遗余力讨好的李子维,连个正眼都不愿意给她一个。

陈韵如,不擅长表演,真实的她,应该也不屑于说黄雨萱爱说的一些话吧,因为对于内省性的人来说,很多外向性的人做的事、说的话, 在他们看来都没有吸引力, 甚至令他们感到无聊、别扭、浑身不舒服。

如果说,内向、自卑、忧郁,让陈韵如失去了一些朋友、学校活动机会,以及更多的心事,那么,假装外向、阳光、开朗的陈雨萱, 让陈韵如失去的,则是整个世界,和全部的快乐。

说实话,我常常因为孩子害羞,或者被别人评价说“你家孩子好害羞/内向”,就异常地焦虑不安,像个没头的苍蝇一样找各种方子去试,本质上,我其实就是在不停地试图去把孩子,变成另外一个人,想要孩子照着我在心里找好的参照物去变,结果并不美好。

渐渐地,我没有那么热衷去变了,我就感觉,孩子笑得更多了。

说到底,笑,是检验是不是快乐的不二法则,陈韵如沉浸在伍佰的伍佰last dance里时,她是笑着的,从眉梢到眼角,那样的她,是快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