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教育的本質是喚醒",那麼,是喚醒什麼呢?

第三代嬰幼教育


教育是要喚醒人類對知識的熱情與渴望!

蘇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人們在教育時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一味的灌輸,錯把學生當做容器,不停的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說教,而不是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蘇格拉底給出了一個絕佳的比喻:教育是把火炬點燃,而不是把容器灌滿。但是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接受的教育大多還是認為教育就是往容器裡灌輸知識,記憶就是容器保存住了知識,遺忘就是容器把知識漏掉了。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能聽到家長或者老師教訓學生:給你說這麼多遍,你就是記不住,你學習根本就不往腦子裡去。這種教育方法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認為是學生沒有細心記,所以才導致了忘記。家長與老師歸罪於學生的同時也推卸了自己的責任。

我們要強調的是,如果學生快速遺忘了,更大的責任在家長與老師身上。人之所以要具備快速而自動化的遺忘能力,就是為了把有限的空間清理出來,用來處理真正重要的信息。每時每刻,人的五感接受到的海量信息,這些信息會在感覺器官裡短暫保存,這叫感覺記憶。如果這些感覺不快速遺忘會怎麼樣?如果舊的信息還保留在記憶裡,在視覺上會出現嚴重的拖影。所以說感覺記憶是保存時間最短的記憶。

正如我們所知,傳統教育是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學生容易忘,很大的願意是家長老師說的太沒勁,無法引起大腦的注意,學生還沒來得及深入理解,大腦就把說教當做垃圾給自動清理掉了。

所以作為老師,作為家長,作為信息,知識的傳輸者,首先就要把自己傳輸的內容進行二次加工,以至於學生更加容易接收,其次還要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一位具有強烈責任感的領路人,也是我們所說的,點燃學生,點燃未來的希望。



盛元線上教育青松雲課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喚醒什麼?對於0一6歲的孩子來說,喚醒的內容和方法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是喚醒孩子的自主意識。這是基於人類進化所得的主體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認知能力等而在後天環境裡得以甦醒和發展的意識和力量。自主意識是主體成為健全個體的主觀基礎,是需求、意願、客體認知和社會化的出發點。

其次,是喚醒孩子的社會化及其能力需求。人的本質是其社會性,語言、思維、愛和道德能力都是在從嬰幼兒時期的教養中獲得並發展的。對於中國人而言,仁愛、善性的品質教育,自古即受到家庭及社會重視。在西方社會,愛他人、人格完善、知識和能力發展也是家庭、學校教育的重心。

總之,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主體人性力量的展開和發展。西方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生活意義在於人的潛能及本質力量的展開,教育的本質是實現人的潛能的全面展開和發展。即人的感知覺、認識、德性、人格、愛和創造力量的展開及實現。在中國,教育目標是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完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說,教育的夲質是喚醒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完善。

真對O一6歲孩子,對其進行質在喚醒人的潛能發展的教養應注意:

一,肯定並鼓勵孩子語言、認知、情感、行動的需求和對之進行的主體性探索,自然而自由抒發天性,用社會文化規範和知識積極影響孩子。

二,肯定孩子自主意識、自我肯定、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孩子的社會化和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肯定並發展孩子的藝術潛能,用藝術與審美化育其知情意行的心理因素和主體素質,展示孩子藝術的創造力。重視藝術和審美對文化活動、認知探索、生活意義等的賦值作用。

四,對孩子進行多元文化及價值觀教育,進行多元的成績、進步及成就評價。營造家庭、學校、社會統一的多元成功評價標準體系。

美國兒童教育家勞倫斯•格里恩在其《未能充分發揮學習潛能的孩子》一書中指出,被家庭忽視、推遲的教育、家暴、窮困、疾病、學習方法不當等都會影響兒童學習潛能發展。未能實現學習潛能發展的孩子其作為人的潛能也將在未來的成長中不能全面展開。這將深刻影響一個人的心理、人格、德性、創造力、社會行為及人生成就的發展。

為達到教育的本質目的,全社會要通過全面的社會發展、教育、文化觀念、制度來實現對受教育者的影響。家庭和學校應把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做為養育和施教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朝聖遠行


喚醒愛國主義教育是目前最緊迫的!愛國是根本,然後才是喚醒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喚醒人生的目標,去追尋去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