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爆發,蔓延至全國各地。抗疫期間,有這樣一批一中人,無論身處何處,身兼何職,都儘自己所能,去幫助更多需要支援的人。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會的成員們,在疫情期間自發組織活動,積極參與募捐,聯絡防疫物資,組織主題直播和講座,“濰坊一中上海校友微信群”也成了疫情防控隔離期間大家的精神家園。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宋科瑛,濰坊一中高41級校友,上海優仕美地醫療集團(Yosemite Clinic)創始人。2020年2月17日,優仕美地醫療集團第8批醫療志願者在上海新客站完成最後一批的新冠防控志願者工作。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優仕美地誌願者們響應號召參與上海新客站防控工作

“2月2日,我們接到上海市社會醫療協會靜安協會史列榮會長的電話,新冠疫情在武漢肆虐有蔓延至全國趨勢的時候,需要大量的醫療人員參與到重要場所例如上海火車站的維護。同時,在這些場所,很多外國人也會乘坐火車交通工具回滬,也需要一些外語服務,”宋科瑛說。

作為一家在靜安區為上海提供涉外診療的專業醫療機構,宋科瑛與醫院同事立刻行動起來,組織留滬的員工積極報名參與,配合社會防控工作,在春節返程高峰期,投身到上海火車站一線崗位,和各方一起,為全市築起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來自香港的優仕美地外科醫生 Dr. Donny Cheng用流利的英語為外籍旅客服務

從2月4日起,37名志願者陸續分批次參加了新客站的新冠防控志願者工作。參加的人員中包含了優仕美地醫療集團內的醫生、護士和行政人員,他們都用流利地中、英雙語,為中外旅客服務。

作為領隊,宋科瑛表示“壓力山大”,在行動中如何保證志願者的安全是最大的問題。在收集好每人的身份信息之後,給他們購買醫療意外保險;合理分組,選取醫療知識和感控經驗豐富的醫生或者高年資護士作為組長;確認自己把防護裝備穿戴正確,同時上崗前由組長去監督隊友們是否正確穿戴防護服;還有提醒隊友回家後進行一系列消毒處理,次日對每位志願者進行問詢,預防可疑感染情況的出現。“直到最後一組來自香港、臺灣的志願者在返家次日向我報了平安後,我才徹底放鬆下來,”宋科瑛說,順便他還把所有的3M口罩及防護面罩都分配給了在這裡工作的志願者們。

雖然優仕美地只是做了一點基礎的志願者工作,沒有奮戰在疫情第一線,但宋科瑛帶領的37名志願者,無一因接觸大量客流、個人防護不當而出現不適。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無論在何處都要發揮出自己的微小作用,這樣的組織經驗值得各方借鑑。

中醫在線問診,智能抗疫勢在必行

宋玉,濰坊一中高41級校友,第二軍醫大學畢業,曾在長海、仁濟等醫院任職,近年來研究領域從西醫轉到中醫。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宋玉為東方航空公司的員工講防流感

新冠疫情暴發後,醫院就成了高危區域,大量的醫院非急症門診關閉,平時如果有一些小的感冒、發燒,該如何用藥呢?線上問診就成了抗疫期間患者獲得醫療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

疫情期間,宋玉把自身所擁有的的學術知識與經驗,通過抖音、今日頭條的直播模式傳遞出去,讓大家瞭解一些病毒性感冒發燒的基本治療方法和判斷根據,以及如何利用微信小程序進行在線問診,可以實現網上診斷、線上開方、線下配藥。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在線問診 智能抗疫

“許多人還是傾向中醫治療,但不知如何去藥店選方,開發這個小程序也是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後臺有歷代中醫大師的幾百個經驗數據,用戶只需把病症按要求如實填寫,就可以得到一個智能處方,不用去醫院也能對症下藥。”宋玉說。

此外,宋玉表示,如果病患需要在線配藥,後臺也會有中醫大師在線審核,審核通過後才會到達病患手中,確保用藥安全。

愛心物資助,風雨同舟渡

陳鵬,濰坊一中高39級校友,1988年保送至華東師範大學,1994年起一直從事金融行業,先後在券商、公募基金、美國上市集團公司擔任高管,近兩年任職於一家股權私募公司。

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是武漢“封城”後的第二天,也是湖北省醫療資源最短缺的那段時日。陳鵬投資的一家“諾花生”平臺組成了援助小組,通過10人一組的模式,打通了整條“募資-驗貨-購貨-送達醫院”的流程。在陳鵬校友的號召下,數十位濰坊一中上海校友響應號召,參與捐款。整個活動為湖北13個地市100多家醫院定向募集捐贈了幾百萬元的醫療物資。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諾花生抗疫物資抵達武漢

“我是從大年初三(1月28日)才關注到這次捐助,大年初九(2月3日)的時候,援助活動已接近尾聲,但我偶然間聽說了湖北襄陽宜城市的三家醫院,連一件防護服都不剩,醫護人員完全暴露在危險之中。我趕緊聯繫方成組長,調集物資安排警車從宜城至仙桃取貨。”陳鵬說。

兩天一夜未曾閤眼,最終將這救命的物資送達了抗疫一線的醫院。陳鵬的街坊鄰居聽說了此事,也通過這條途徑個人捐贈了近400套防護服送往武漢前線。因國家開始接管所有醫療器械廠家的採購,“諾花生”的援助活動於2月3日圓滿結束。

有了這次經驗,陳鵬參考援助小組的模式,2月14日到2月25日,整整11天,協助濰坊一中北美校友會對接當地醫院,定向為家鄉山東濰坊捐贈了十六箱醫療物資,給濰坊市人民醫院與母校濰坊一中送去溫暖,幫助家鄉醫院與母校共度難關。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濰坊一中北美校友會捐贈工作小組接力行動

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捐贈抗疫為家鄉增光

愛心送家鄉與母校

“我們並沒有去抗疫一線,只是做了點普通的事。”

“我就是在國內物資不夠時,幫著大家採買了幾批。”

不止宋科瑛、宋玉、陳鵬這三位人士參與,濰坊一中上海校友會中還有許多做出貢獻的校友,如孔祥雪校友在採購防疫物資途中幫了許多,濰坊一中北美校友會的諸多成員也都參與其中。

正是這群普通人,做的一件件普通的事,凝聚在一起才成了一股龐大的力量,作為濰坊一中校友,我們為他們鼓掌,更感謝他們所做的一切,幫助抗疫一線、二線等地,攜手他們的母校濰坊一中,一起共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