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用文字來“反芻”自己。其實,我心裡明鏡兒似的——我就是個壞小孩!


這個定義,是我家掌櫃的通過二十多年的共同生活,從各種渠道挖掘,再加上收聽各方言論後,七七八八一勺燴,得出的權威結論。回望來時的路,她的結論無疑是正確的。


說真話,我比大多數人所瞭解到的還要壞!要知道,我心裡藏著的秘密,是不會輕易告訴任何人的,你、你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出生在西北最貧困最落後山村的我,骨子裡自帶那裡山的貧瘠、水的苦澀、人的敦實、花的野性和草的韌勁,她決定了我成長的歷程、奮鬥的方向、面對的挑戰、將來可能突破的區域,這是宿命,沒人會懷疑!以致於,我的父母在我不懂事時曾籌劃過我的人生——想應允他人,把我送去當上門女婿!

「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因為弟兄多,乾弟兄五個呀。在那個窮得連鳥都不拉屎的小山村,一家子要乾乾生五個小子,那是不要命也要扒幾層皮的事。


所以,我們兄弟五個成家找媳婦就成了爺爺和父母掛在心頭份量最重的事,只要有人家說樂意攀親,老先人的,別說捋著羊角鬍鬚曬暖暖的爺爺樂得合不攏嘴,就我父母,那也是夜夜被美夢笑醒。


我排行最小——老五,年紀也小,對娶媳婦呀、幹事業呀,並不上心。不過,話說回來,光屁股娃娃時,對娶媳婦還是很嚮往的,看人家娶個漂亮的媳婦,會眼饞。因為範例也因為參照,跟著學照著做,是天性。對於事業基本上沒什麼概念,父輩們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接替父輩們修地球,是看得見的未來。劃分責任田後,更明確的目標便是把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營務好,人勤地不懶,倉裡有餘糧,心不慌。

「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我奶奶沒熬過“五八年”,被“自然災害”給“自然”走了!這事兒,我爺爺沒說過,我爸和我媽沒說過,我大哥是我們兄弟中唯一見過奶奶的人,他也沒說過。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段歷史時期,在中國大地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更不知道,所謂的“通渭事件”裡,人為的成份佔了多少,他們口口相傳的“五八年”,純粹是天災,怨也只能怨老天爺!老天爺也真難當,有了好事,說是自己的運氣好;有了壞事,一準兒會說是老天不長眼!


當我真正瞭解了那段歷史之後,我為我的奶奶叫屈,也為老天爺叫屈。她老人家省著最後一口湯餵給我大哥、她老人家省著最後一把熟面留給我爸我媽我爺,而她老人家沒能活著看到我的出生!


所幸的是我的爺爺、我的爸爸和媽媽一直矇在鼓裡,把對家的責任與沒日沒夜的操勞綁在一起,像毛驢兒一樣,蒙著雙眼,一圈又一圈圍著一個不變的中心推磨。

書本從另一個層面打開了我對於一段歷史和兩代甚至幾代人命運的思考。

「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這些思考,殘存在心裡,發酵、稀釋,在我的父親活成一張黑白照片時,我從他老人家平靜的瞳孔裡,看到了人生歸去的淡然。


沒有誰會把明天弄明白了才活,正如沒有誰會把媽媽愛到骨子裡後才託生給她當兒子一樣,一切的假設和事後的補救,其實都是在文字和心理層面完成的補救,與人與事與情與景,都只是一句話,回覆與否,答案早就在那兒曬著。


奔五的路上,突然有一天,掌櫃的話提醒了我,她用幾百倍的誇張表情,複述著我的爸爸或媽媽或哥哥或嫂嫂對我童年時的描述,不用聽,只需看錶情便知,我絕對不是一個好小孩!

「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媽媽說:你小時候,搗蛋得不是一般的搗蛋,村裡有人家,因為大人間或許是因為莊戶間小利益糾紛的事,對方家的男人五大三粗,按照輩分你還叫人家幾爸來著,就因為他罵了媽媽,你搬個小板凳,坐人家門口的臺階上,拍著腳下的地、指著人家的門、喊著人家裡人的名,上數三代,下排五輩,一個挨一個罵,指名道姓罵,罵得那家的男人求爺爺告奶奶,你才罷休,過分不?


鄰居傳:你小時候,因了在家排行最小,有爺爺寵、父母愛、哥哥護,天不怕地不怕,上樹掏鳥窩、下水戲青蛙、半夜偷摘蘋果、房上扔石頭,害人的活計,沒拉下一樣,你敢說沒有?


大嫂說:你大概上小學三年級,大哥新婚不久,就遠去新疆搞副業。有天,你貪玩,上學遲到,被老師罰站,回家後哭天嚷地,非說是因為沒人叫你起床、早飯遲了,凡自種種,說了八籮筐。從那天起,大嫂要提前一小時起床做早飯,這不會是假吧?

「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哥說:你上小學四年級時,村小學的老師在你書包裡發現了“幹擄兒”,狠狠抽了一頓,回家後心懷不滿,半夜三更哭著鬧著要四哥陪你去把那老師家地裡的倭瓜全殺了!有沒有這事兒?


此類版本的故事,掌櫃的收集了幾麻袋,一有批判我的機會,像翻曬冬天舊衣服一樣,一件一件曬、一件一件拍打、一件一件疊、一件一件收,樂此不疲。呵呵,與我有關嗎?


自己靜下來也想,成長的路上,真TM幹過不少挺混蛋的事,比如打架,比如酒後扛自行車回家,比如和警察講法律,比如心血來潮火車票一買,說走就走,等等。


兒子大了,如我軍校畢業時的年齡和模樣,但比我自律、比我上進、比我感恩、比我知道他更想要什麼。而那時的我,傻乎乎、黑乎乎、胖乎乎,就像第一次去動物園,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規劃、沒有對未來的思考。


我一直認為,我的頑劣,是先天的,是那片土地恩賜於我的。


“媽,我的壞是胎裡帶來的!”


媽媽每每聽了我的辯解,樂得哈哈大笑。


「散文」“我不是壞小孩”|成長中“丟棄”的,可能是“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