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鐵四大誤區,30%的養豬人都犯了這些錯誤。

補鐵4大誤區,30%的養豬人都犯了這些錯誤

免責申明:本服務平臺資料來源於網絡收集,以供給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請諸位在閱讀後,儘快刪除,尊重資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資源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立刻刪除!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們認識的提高,都在講補鐵,從小孩到老人,從人都豬,從小豬到母豬!這也被越來越多的養豬人所接受。

為什麼要補鐵

新生仔豬出生自身儲備的鐵約50 mg, 仔豬每日生長髮育所需的鐵要8—10 mg, 而母豬的奶水每天只能供給仔豬1 mg 左右鐵, 所以仔豬從第3天起就因鐵量的不足而產生缺鐵性貧血。乳豬在21日齡左右有一個生理上不可跨越的免疫空白期, 所以, 在15—21日齡仔豬缺鐵高達200 mg左右, 因此需要及時有效地進行第2次補鐵。

缺鐵危害

1、影響造血機能

表現為皮膚蒼白無光澤。

2、影響生長髮育

缺鐵豬隻生長髮育緩慢,採食量較差進而成為掉隊豬,嚴重的成為僵豬給豬場效益造成嚴重的損失。

仔豬缺鐵後會導致紅細胞明顯變小,以上都會影響機體生長髮育。另外,鐵具有抑制大腸桿菌的作用,能夠避免仔豬發生腹瀉,但如果缺鐵就會抑制體內乳鐵蛋白的合成,從而引起腹瀉。

3、影響抵抗力

鐵是一種能夠維持T淋巴細胞功能正常的營養素,當動物機體攝取鐵不足時,會導致體內T淋巴細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另外,由於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的免疫作用是相輔相承的,因此鐵也是體液免疫所需的一種重要物質。此外,當動物機體缺鐵時,還會損傷細胞活性,導致免疫力減弱。

就目前根據我們調查表明90%以上的養豬戶都在做補鐵這個工作,但很多人不注重補鐵的時間和方法,以及補鐵效果。

補鐵過程中常見的誤區

1、補鐵時間過早

為確保安全性和效果起見,建議初生後第三天補鐵。很多養豬戶習慣仔豬初生後立馬就補鐵,其實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一規模場技術員以慘重的代價告訴我們:初生當天補鐵不容易吸收且引起全身感染,造成豬隻死亡。

2、補鐵部位隨意

個人建議選擇大腿內側,肌肉豐滿吸收好。目前養豬戶習慣頸部肌肉注射或大腿內側注射兩種。大腿內側補鐵對於技術要求較高,一般小戶們不容易操作。之所以很多人喜歡頸部注射,其實這是人們理解上的錯誤。

3、不注意更換針頭,有的人習慣一個針頭用到底

建議每一窩更換一個針頭,保持針頭的鋒利和避免教槽感染。

4、不注意注射劑量,所有豬隻一律平等

專家建議要只大小體重合理安排注射劑量,個體大的2毫升,小的1—1.5毫升,切不可一個劑量用到底。

補鐵小技巧

為了防止洩露,在大腿內側注射可用拇指拉緊注射部位的皮膚,注射成45度傾斜進針在拔出針頭後,放開皮膚。這樣皮膚和肌肉上的小孔不在一條直線上,就會形成一個封閉,不易遺漏。

好的補鐵針應該具備:粘度低、應激小、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快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