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此時海,花開彼岸天---生命的四季。

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是非常狹義的。

無論是從科學的角度,還是從人文的角度,我們對生命的解釋和認知依然顯得還是如此的陌生。

孤立的生命與學科


先講一個故事吧,或許才能夠更容易的理解我所思考的生命。

一、第一季:共生體


在一個空間當中有abcde五樣東西,它們還不是生命。但是因為空間環境以及它們各自構造的不同,它們既具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又具有空間環境的共有屬性。A能看,B能行,c能思,D能飛,E能聽。同時又因為相互屬性的缺陷導致它們無法更好的適應環境。於是它們就自然而然的組合成了一個新的生態鏈。這個生態鏈就同時具有了能看、能聽、能思、能行的功能---生命的特性出現了。

這大約就是生命成型的雛形。最初的生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就像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而分子的組合就形成了物質的屬性。

因此最早的生命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獨立存在的生命體。他們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作共同存在的共生體。

二、第二季:獨生體


人類的基因或者人類的意識行為肯定蘊藏著生命的許多基本特性。

三國演義開篇: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就像人們的經商行為一樣。當這個共生體的生命在億萬年的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生存環境的需要它們各自進化的形態發生了改變。

C就會想:我們這個生命體當中,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而我所獲得的卻和A、B、D、E的一樣多,這很不公平。而D的作用其實很小。於是D就從這個共生體當中被分割了出去,……到最後這個共生體就完全斷裂了,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獨立的但是卻充滿缺陷的獨生體。

這就應該是現今我們所能看到的獨立生命存在的可能演化。

魚躍此時海,花開彼岸天---生命的四季。


三、第三季:社會生命體


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適應環境的艱難演化 C終於獨立生存了下來,雖然c依然充滿了缺陷,但這對於c族來說是一個偉大的時刻。於是c就對c族當中的所有c說:你們當中的一部分c要去做聽的作用,還有一部分c要去做看的作用,還有一部分c要去做行的作用。雖然很多的c說出了反對意見:“我們能看的、能聽的,能行的和A、B、D、E的功能差很多。比如A就能看到很多很多東西,而我們只能看到一點點的範圍”。

C又說:目前只能這樣了,有些東西看不到就看不到吧,聽不到就聽不到吧。但未來我們能創造各種工具,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們去看、去聽、去飛,這些工具將遠遠超過abde的功能。

於是了整個自然的生態鏈逐漸分裂並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小的生態鏈系統。社會是其中發展的一種。在社會生態鏈當中各種人的功能分配很明確,又由各種不同的功能人群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社會鏈---進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生命體。

孤立主義與實用主義是現今整個世界及人類社會國家、組織、個體的真實寫照。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謂生命形態---孤立與實用的結合體。

……未來社會生態鏈依然會分裂成各自更小的獨立的生態鏈。

但無論哪一種生態鏈的生命時間與空間都不可能大於最初的生命共生體。

四、第四季:此岸與彼岸


道法自然,不分彼此;如來本來,亦無彼此。

世界本來是不分彼此的。自然沒有智慧,也不需要智慧。而所謂“智慧”僅僅只是人類的自我實現。當人類昂首闊步地挺立於這個世界之後,人類就脫離了自然,而成為一個獨立存在的生命體。 對於這個時候的人類而言,其實面臨著一個分水嶺---要麼沉默、要麼爆發。

一張白紙沒有文字就沒有智慧,甚至沒有文明。當我們開始寫上黑字的時候,智慧開始了。是的,語言與文字開啟了人類所有的文明。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一邊是白紙,一邊是黑字。這是兩個世界,而且是兩個對立的世界,就像一個彼岸,一個是此岸

。人類的文明都是對自然文明的破壞才建立起來的就像我們用黑筆去掩蓋白紙,用磚塊去建造高樓。

別人的此岸就是我們的彼岸,

我們的此岸也是別人的彼岸。

這才是真正的生命循環。

五、生命是一種循環


我們的每一種付出都是有收穫的,只是有些人看得見,有些人看不見。

生命的傳承不僅僅只是指人類自身的傳承。其實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共生生命體的責任與傳承。

當我們看清楚了黑白也就看見了存在---世間萬象的存在。但是我們要清楚,如果沒有對立、沒有孤立、沒有矛盾就不會有世間萬象的存在---在不分彼此的世界裡是“無象”。

但這不是生命。充其量只是共生體中的一個階段,一個部分或者一個段落。就像人的生命,我們只是整個生命體當中的一個段落,但我們卻把自己當成了全部的生命。

所以我們無法感知整個生命的循環往復,流轉生息。我們看見和明瞭的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個段落。正如我們驚歎於一棵蒼天大樹偉岸的生命力,但是我們看不見根系,看不見土壤,看不見礦物質,看不見水也看不見空氣,更看不見地球和太陽。我們以為一棵樹的生命就是它自己。

一切的生命都是使者,是傳承是使命。無論其開出的花還是其結出的果,都是生命傳承的目的和意義。世間運動從不走直線---生命是一個循環---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每一段生命的終點都是另一段生命的起點。

只有當你明白了生命真實的含義時,我們才會明瞭整個生命的目的和歸宿。

六、迴歸共生體


生存最大的意義不是獨生,而是共生(整個生態鏈的共生)。如果人類不懂得共生、平衡之道。死亡、疾病、災難將接踵而至。

人類只考慮到了自己的利益,卻沒有考慮到自己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只有人類的智慧才會發現弱者,塑造強者;才會分長短、辯善惡。在自然的眼裡沒有弱者,也沒有強者。魚不能上天,鳥不能入水,這不是強弱之分。這是整個生態體系平衡的必然存在。只有彼此相互信任,才能達到可持續平衡的最長久狀態。

七、壽與健


無論是運動、打坐、冥想還是信教。其潛意識當中的意識歸宿都不在於體內循環,而在於迴歸生態鏈的體外循環。

而一旦我們的意識打通了體外曾經共生的生命能量循環。這對於我們現有獨立生命體的能量補充方式以及我們生存的維度都將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

其視至遠、其生至久、其聽至廣、其動無窮。

魚躍此時海,花開彼岸天---生命的四季。


魚躍此時海,花開彼岸天---生命的四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