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鐘,8天帶你學完社會心理學,第8天,愛情三角形理論

用心理學的視角,解讀日常生活中的小煩惱。

關注“心靈生長”,留下,不迷路。

每天3分鐘,8天帶你學完社會心理學,第8天,愛情三角形理論


導語


親密+激情=浪漫的愛

親密+承諾=伴侶的愛

激情+承諾=愚昧的愛

哪一種才是完美的愛呢?

艾瑞克森認為,當家庭或其他自然群組的生命週期擴展受阻或錯位時,症狀便出現了

症狀是渡過生命週期某一階段時出現困難的信號

哪些階段容易出現困難呢?

會出現什麼困難呢?

學完這一節,你就都明白了!

上次介紹了,學習心理諮詢師的社會心理學知識的“第七節社會影響”部分。此次,將介紹“第八節愛情、婚姻與家庭”。第八節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愛情、婚姻、離婚、家庭。


每天3分鐘,8天帶你學完社會心理學,第8天,愛情三角形理論


1.愛情

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

愛情的發展階段包括:取樣與評估、互惠、承諾、制度化。

李(L.Lee)將愛情分為:浪漫式、好朋友式、遊戲式、佔有式、實用式、利他式。

哈特菲爾德將愛情分為激情愛和夥伴愛。

斯坦伯格認為,愛情是由親密、激情以及承諾三因素組成的三角形


每天3分鐘,8天帶你學完社會心理學,第8天,愛情三角形理論


親密是重視彼此的喜歡、理解與期待。

激情是魅力與性吸引。

承諾是決定發展穩定的關係。

2.婚姻

婚姻是男女階層夫妻關係的行為,是家庭成立的基礎和標誌。

婚姻的動機包括經濟、繁衍以及愛情。不同的時代,動機的強弱順序也不盡相同。

夫妻關係的類型可分為:愛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與分工型、建設型、惰性型、失望型、一體型。

愛情型是由美貌與性的吸引導致的結合,或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補性為基礎的結合。

功利型是以愛情以外的出身、學歷、財產、社會關係等條件為基礎的結合。

平等合作與分工型,表現為分擔責任,相互照顧。

建設型,有共同的目標,勤懇工作。

惰性型,按老樣子生活。

失望型,為理想婚姻而努力。

一體型,相互體貼、合作,彼此適應,融為一體。

3.離婚

離婚即依法解除婚姻關係。

夫妻之間的心理衝突包括:需求不滿、價值觀不一致、“自我”的遠離、夫妻的性差異。

離婚原因包括:結婚年齡較低的、因未婚先孕而結婚的、短時相識就結婚的、家庭有離婚史的、有婚前性經驗的、夫妻角色不平等不適應的、對性生活不滿意的。

4.家庭

家庭作為一個群體,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

家庭由婚姻關係、血緣關係及收養關係構成。

特點是以婚姻、血緣關係為紐帶,家庭是一種初級社會群體,與其他社會關係比較,家庭關係最為密切、深刻。

1)家庭的結構與功能

家庭的結構要素包括家庭成員的數量、代際層次、夫妻數量。

家庭的結構模式包括:核心家庭、主幹家庭、聯合家庭、其他家庭。

家庭的功能包括:經濟功能、性的功能、生育功能、撫養與贍養功能、教育功能、感情交流功能、休閒與娛樂功能。

影響家庭功能的因素包括:社會與環境因素、家庭成員的素質、家庭成員間的人際距離。

2)家庭生命週期

家庭生命週期包括: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解體。

結婚到第一個孩子出生,為形成期;第一個孩子出生到最後一個孩子出生,為擴展期;最後一個孩子出生到第一個孩子離開父母家,為穩定期;第一個孩子離開父母家到最後一個孩子離開父母家,為收縮期;最後一個孩子離開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為空巢期;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為解體期。

結語

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家庭生命週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艾瑞克森認為,當家庭或其他自然群組的生命週期擴展受阻或錯位時,症狀便出現了

症狀是渡過生命週期某一階段時出現困難的信號

例如,母親生了孩子後出現的焦慮或抑鬱,這是家庭在完成孩子餵養階段出現了困難的表達。

海利的《不同尋常的治療》一書中,著重分析了以下六個階段。

1)求愛期。許多大困境都發生在年輕人由少年轉變為成年人的階段。這個階段對是他們生命裡重要的時刻之一,此時進行干預,產生的效果會更為持久。

2)婚姻及其結果。已婚夫婦開始一起生活時,他們必須共同制定出一些必要的協議,來維繫他們的共同生活。他們必須接受彼此與原生家庭,與同輩相處的方式,適應共同生活和彼此獨居時,或大或小的差異。

3)孩子的出生和養育。婚姻的風險是,可能一個階段的問題剛被解決,下一階段已經開始提出新的問題了。在婚姻的早期階段,一對年輕夫妻雖然已經創造出友好和睦的生活,但孩子的出生不僅帶來了新的問題,舊的問題也開始浮現。

4)中年的婚姻困難。人類的父母,必須多年來一直對他們的孩子負責,儘管會由像對待孩子那樣對待他們,轉成像對待同輩那樣對待他們。父母必須始終與子女聯繫。最後,子女成長到父母的年齡之後,子女開始反過來照顧父母。這種安排是獨特的,要求家庭成員們都能適應多年來彼此關係的巨大轉變。當家庭內的關係發生變化時,婚姻關係也在經歷著不同的變化。

5)父母與孩子斷奶般的分離。當孩子剛剛離開家庭時,每個家庭似乎都會進入危機期。結局是各種各樣的,常見的是婚姻陷入混亂。而孩子離開,父母經過磨合制定了新的關係模式,婚姻的混亂也就逐漸平息。他們成功的解決了衝突,允許孩子自己尋找伴侶、發展事業,完成了成為祖父母的轉化。

6)退休和老年。當夫妻成功對子女放手,並很少與其糾纏的時候,他們似乎進入了相對和諧的階段。這個階段他們會經歷丈夫的退休,有時退休也會使他們的問題複雜化,使得他們的一天24小時彼此面對。丈夫退休時妻子出現無力症的情形並非少見,治療的關鍵應該是促進雙方建立更和諧的關係,而不是認為只有妻子才需要處理。

※思考題

夫妻關係的類型可分為:愛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與分工型、建設型、惰性型、失望型、一體型。你的愛情是什麼類型?

歡迎留言與我互動哦。

答案都找到了嗎?您關注我們了嗎?其他的答案,就需要您從正文中尋找了。

你有什麼好玩的或想說的,歡迎與我交流,或投稿。


您的每一次點贊與分享,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謝謝你關注心靈生長。

獨自前行,可以走得很快;

結伴而行,才能走得更遠。

心靈生長的路上,有你、有我。

讓我們共同成長,相互扶攜。

如需本次分享的思維導圖原文件和課程學習鏈接,請直接留言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