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請
刷新
試試“讓中國都穿得起名牌鞋!”在福建莆田,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調侃。
從默默無聞的代工廠到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莆田一度被戲稱為“假鞋之都”。雖然近年來工商查處、媒體曝光不斷,假鞋產業卻在夾縫中一直生存了下來,還滲透到了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2017年12月中旬,公安部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專項行動,“針對各地屢打不絕的地域性造假‘頑疾’開展嚴厲打擊和集中整治”。據媒體報道,2017年義烏警方查獲的一起敦煌跨境假鞋案中,假鞋便源自於莆田。
莆田安福電商城附近,曾被多家媒體報道是假鞋銷售聚集點之一。這裡白天店鋪鎖閉、人影稀少,而到了夜裡則燈火通明、人頭攢動、車流不息。
正規商場明碼標價上千元的鞋子,在這裡很多隻要一兩百元。與此前媒體報道相比,售假商家更加隱蔽,並逐漸遷離安福分散到莆田各地;大街上不再有拉客者公然兜售假鞋,而是小心翼翼詢問;快遞也不再把“異地上線”的牌子直接掛出,但只要提出也有這項服務。
莆田市工商局消費者申訴舉報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介紹,確實接到一些消費者反映安福電商城附近仍存在售賣假鞋的情況,很多都是夜裡開門,藏在民居內。如果消費者購買到假鞋,可以向工商局提供售假檔口的地址和售假時間,這樣執法人員就可以在其售假時間內前往查處。
白天的安福電商城附近非常冷清。本文圖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莊岸
百元可買“名牌鞋”,多種假鞋分類任選
2018年1月30日上午9時,安福電商城附近,大街上人影稀疏、車輛寥寥,路旁的店鋪幾乎沒有幾家開門,僅有幾家飯店、小賣部在營業。
對此,附近的人早已見怪不怪。“你可以晚上9點以後再過來看看,那絕對是另一個世界。”一名在附近開小吃店的店主說。
“前方七百米行駛緩慢”——當天夜裡11時,安福電商城附近,導航顯示前方路段各個方向都是暗紅色,嚴重擁堵。出租車司機說:“現在人已經少多了,前些年晚上走路都很難擠過去。”
數百輛摩托車在機動車道快速駛過,後座上裝著數量不等、印著耐克阿迪等知名鞋類商標的鞋盒。正下著小雨,後座的鞋子多數用塑料袋包好防止受潮,但騎車人很少穿著雨衣。
安福電商城附近道路兩旁,非機動車道被各種售賣小吃和電話卡的攤位佔滿,路邊廣場上支起了十幾家快遞公司的帳篷。
到了夜裡,一些在電商城附近走動的“遊客”會成為攬客人的目標。1月30日夜裡至次日凌晨,50多歲的攬客人黃梅花(化名)帶著澎湃新聞走訪了十餘家隱藏在附近民居的售假檔口。
每帶過去一波訪客,黃梅花可以在微信上拿到老闆5到10元錢的紅包。凌晨三點,黃梅花還沒有倦意,“每天工作到四五點,習慣了。”
多個藏在居民樓裡的鞋店裡,市面上的名牌運動鞋應有盡有。這些檔口老闆毫不避諱講述自己所售的鞋子均產自莆田周邊村鎮,“只要工商不查都沒事”。
在正規商場明碼標價上千元的鞋子,在這裡很多隻要一兩百元,有的甚至幾十元就可以買到。在外人看來這些鞋子是假貨,但這裡的人們迴避“假”字。“A貨”、“A+貨”、“超A貨”,“廠貨”、“通貨”、“真標貨”、“爆真貨”……不同的假鞋分類,不同的做工,也代表不同價位。
到了凌晨,安福電商城附近異常擁堵,停著大量的拉貨摩托車。
周邊服務齊全,快遞可“異地上線”
在安福,由假鞋延伸出的產業鏈不斷“壯大”,自成“生態系統”,甚至吸引到一些外地客商“慕名”加入其中。
2月1日凌晨1時,位於安福電商城旁的梅山街,街邊的LED顯示屏滾動著“代發”、“配貨”等廣告。一位騎踏板摩托車的年輕小夥黃阿四(化名)叫住了瀏覽街邊廣告的記者。
“你們去的那些檔口都是‘小芝麻’,我整合了30家大檔口的優質資源,都是‘大西瓜’。”在沿街的店鋪中,黃阿四向澎湃新聞介紹著自家服務的優勢。
在黃阿四的店鋪裡,櫥窗上擺著自主品牌的運動鞋,牆上“奇葩阿四,不賣產品賣服務”的大字標語赫然可見。
這位1993年出生的山東小夥兒,自稱一年前來到莆田從事高仿鞋的配貨、代發工作。阿四說,早在5年前,他就開始做高仿鞋的生意。大學期間,他通過莆田的檔口直接發貨,把假鞋賣給消費者,嚐到了不少甜頭。但後期他發現,檔口的貨源質量參差不齊,退單率越來越高。
大學畢業後,他決定親自到莆田把控貨源,並找到了另一個“商機”。
幾十塊錢的“通貨”,一百多元的“中端鞋”,可媲美“專櫃質量”、兩百元以上的 “公司級”高仿鞋,阿四如此介紹,並展示了不同等級假鞋的照片和他帶客戶實地考察大檔口的視頻。他還不斷告誡澎湃新聞記者“市場水很深”:“外地人來莆田看鞋很容易被坑。你只要花600元,我們培訓如何看貨、配貨之後,帶你實地看店,就可以從我手上得到長期可靠的資源,第一時間得知貨源情況。”
“檔口頂多給你發發貨,不會仔細驗貨的!”除了“給資源”,黃阿四還稱,從他這代發一雙高仿鞋,花服務費10元,就能從驗貨、清潔、修剪到發貨都有保障,能有效減少退單量。
黃阿四稱,目前自己的團隊已經有38人,客戶達到300餘人,“每天都有幾百條微信信息等著回。”
除了阿四紅火的代發服務,在安福電商城附近路邊,還有多個售賣已實名註冊電話卡的攤點;快遞點集中的巷口,推車上清潔水、鞋帶、鞋墊、剪刀等“阿冒”(售假者)周邊商品應有盡有;牆上則掛有批發、“刷鑽”的小廣告。一家門店上的廣告上還寫著“專業操辦淘寶申訴,為你淘寶路保駕護航”的字樣。
為了躲避打假和矇蔽消費者,一些檔口老闆會選擇“異地發貨”,甚至“美國發貨”。澎湃新聞選了順豐和韻達兩家快遞要求檔口老闆“異地上線”。數天後,記者通過快遞單號查詢到,從莆田發貨的兩雙鞋物流信息的發貨地分別是“上海”和“香港”。
小吃攤位與店鋪也跟著通宵達旦,一位店家告訴澎湃新聞,他從周邊鄉鎮來此開店兩年,生意“還可以”,一般到清晨5、6點打烊,上午11點開店。
在一間藏身民宅的售假檔口內,擺滿了各種高仿的名牌鞋。
假鞋產業發展:家庭作坊到分工合作
“現在生意不好做了。”做假鞋生意十幾年的檔口老闆徐阿路(化名)說。
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07年,紐約市警方就從布魯克林區的兩處倉庫查獲近30萬雙假NIKE鞋。徐阿路稱,自己就是那批被查獲的假鞋製造商之一。
“血本無歸啊!”時隔十年,徐阿路向澎湃新聞說起那批貨的損失依然心痛不已。
徐阿路介紹,上世紀八十年代,臨近臺灣的莆田成為阿迪、耐克等大牌的代加工廠。掌握技術的技工把樣品鞋或設計圖紙偷運出來,他開始製作高仿鞋。
徐阿路說,低廉的勞動力和過硬的技術,讓莆田假鞋越來越火。最初的“莆田模式”多是家庭作坊一條龍式——自己掌握技術,自家生產,自己維繫銷售渠道。這一模式讓很多莆田人發家,但風險也高,一旦被查整條生產線可能會被一窩端。徐阿路說他2007年遭遇的血本無歸,很多人都曾經遇到。
為了規避風險,徐阿路不再做鞋廠,而是安心做起了銷售。“製鞋廠在鄉下老老實實做鞋,避免和外界接觸,我們幾個大的檔口從不同工廠訂貨拿鞋,小檔口和做電商的再從我這兒拿貨。”徐阿路覺得,雖然大家賺的都少了,但很好地規避了風險。
“我們的鞋,從鞋膠到皮料都和真鞋一樣,甚至還更好!”檔口老闆吳曉(化名)自誇稱,他們的鞋配色相同,針腳縝密,腳感舒適,材質摸上去與真鞋差別不大,表面上不少假鞋與真鞋別無二致。
對自家鞋以假亂真的技術,吳曉很自信,“不是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真假,有些‘阿冒’得用專業儀器才能測出來。”
一兩百元的假鞋與市場上價格昂貴的真鞋,如果質量相同,為何有如此大的成本差距?
吳曉說,假鞋便宜的秘密藏在消費者難以察覺的鞋墊裡。通常,優質運動鞋鞋墊吸、排溼性好,而假鞋鞋墊價格低廉,以次充好,“很多人說穿高仿鞋腳臭,就是因為鞋墊不行。”
這個掛著“脆香雞米飯”牌子的店鋪,實際上是一家銷售假鞋的檔口。
屢遭嚴打,屢禁不止
莆田市政府一直希望擺脫“假鞋之都”的稱號,多年來打假行動不斷。
公開報道顯示,2017年7月2日,莆田市組織公安、工商、質監、郵政管理等部門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仿冒鞋”“假海淘”專項行動;2016年5月,莆田市公安局打掉了4家黑鞋廠,涉及阿迪達斯、耐克等多個知名品牌假鞋,總案值高達千萬;2014年11月,在公安部、福建省公安廳的指揮下,莆田警方協同多地警方搗毀製假、售假窩點10處,涉案價值3.5億餘元;莆田工商部門2013年曾3個月巡查36次,罰款38萬多元。
不間斷的打假使莆田假鞋產業有所收斂,但夜晚的安福電商城附近依舊擁堵。
“工廠都是家庭作坊,基本不跟陌生人接觸,做完了就運出來;我們的檔口都在住宅裡,平時都關著門,沒人舉報基本不可能被查。”檔口老闆阿林稱,跟他做生意絕對安全。
莆田市政府也一直想促成產業轉型。福建省政府網站公佈的數據顯示,莆田全市有4000多家鞋企,規模以上鞋企313家,2016年規模以上鞋企產量達8.2億雙。莆田副市長蔣志雄曾公開表示,莆田有近20萬人從事與鞋業相關工作,光靠嚴打似乎不能解決問題,轉型迫在眉睫。
下面來看下莆田的鞋子做工如何
最高工藝Air Jordan 1 “Rookie of the Year”新秀小麥色 ,原鞋開發 原廠紙板楦頭 Prime Asia 原廠材料 耳朵字體高頻 分段對位 完美鞋型,完美細節 支持全方位對比公司貨,大幾率過驗
我想
也許就是因為
我們已經在國外品牌面前跪得太久了
甚至都無法相信
我們自己已經變得那麼強了
為什麼這麼多國人
明明覺得國產的比外國好
卻還是想買個外國名牌?
為什麼這麼多國人
一邊抱怨中國沒有自主品牌
一邊卻根本沒有去了解過國產品牌
只聽到“進口”兩個字
就覺得肯定更好?
商人永遠是被市場利益驅動的
面對一個崇洋媚外的市場大環境
中國商人
也許就只能選擇去山寨
甚至有中國商人
不遺餘力地
把自己包裝成假的外國品牌
當我們批評莆田的假鞋產業的時候
也許同樣應該反思的
是那個組成了崇洋媚外市場的自己
我希望有一天
中國人自己不再“歧視”國產品牌
國產品牌能夠被公正地對待
能夠到公平的市場環境裡去
用自己的全部努力
憑本事競爭
那一天
便是中國國產鞋
重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