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實體店的冬天終會過去

□ 本報記者 李明

5月3日8點,濰坊銀座商城某男裝品牌導購員張秋梅已在員工入口處排隊等待測溫入場。她戴著口罩,與其他員工保持著超過1米的間隔,緩緩移動,等待測溫員的檢測。

“從3月10日商城恢復正常營業開始,這套流程就一直嚴格執行著。”張秋梅說,體溫檢測一天最少4次,除了上下班的檢測外,上班期間還會定時檢測。

來到位於四樓的賣場,張秋梅換好工裝,拿出消毒噴壺裝好酒精開始消毒工作。“商城有專業的消殺隊伍,每天早晚都會對廊道、大廳、衛生間等公共區域消毒,我們每天也會用酒精對自己的小賣場消毒,早中晚最少3次。”張秋梅說,疫情背景下,消毒已成為習慣。

趕在商城9點營業之前做好了全部準備工作,張秋梅對店內的服裝擺掛、庫存進行“例行檢查”,時不時地朝門口和兩側廊道張望幾下。“往年‘五一’基本不斷人,一天最少賣一萬元,今年就少多了,假期前兩天一共賣了五千多元。”

但這已是不小的進步。“‘五一’之前,一週能賣五千元就算不錯了。”張秋梅說,受疫情影響,商場1月30日停業,3月10日恢復營業,但客流量不多,整個3月份營業額僅有幾千元,4月份有所好轉,1萬多元。

為了招徠顧客,張秋梅所在的品牌及時更新了新品,並給出七折到八折的優惠力度,但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來。10點30分,張秋梅迎來了當天的首位顧客。她第一時間迎了上去,站在顧客側前方1米多外的位置介紹著顧客眼睛掃過的每一款衣服。試穿了幾件衣服後,顧客道了一聲“謝謝”離開了。張秋梅禮貌的微笑始終掛在臉上,一句“歡迎下次光臨”,算是為這次不算成功的營銷畫上個句號。

拿起顧客試穿過的衣服,張秋梅嫻熟地將它們掛上熨燙機,依次燙熨一遍。“衣服上不能噴酒精和消毒液,顧客試穿過的衣服我們都會熨燙一遍,這也是消毒。”張秋梅說,疫情之下他們多了不少新“習慣”:幫顧客介紹時要有1.5米間隔,空閒時間噴灑酒精消毒,時刻注意佩戴口罩……

直到下午2點30分下班,張秋梅接待了4撥顧客,但都沒有達成交易。面對接班同事的詢問,張秋梅笑著說:“人比昨天又多了些,我嘴笨沒賣好,下午你肯定行。”雖然銷售額依然沒突破,但下班時迎著越來越多進入商城的人流,張秋梅還是信心十足:“疫情防控形勢越來越好,逛商場的人也漸漸多了,線下實體店的冬天終會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