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驚世木塔內的寶中寶是怎樣發現的?

1974年,從應縣塔內發現了一批重要的遼代珍貴文物,被譽為寶中之寶。後經國家文物鑑定部門專家初步鑑定,其中珍貴文物就將近百件。

那麼,這批文物是怎樣面世的呢?這還要從木塔的搶險加固工程說起。

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歷經滄桑900多年後,由於歷代地震、風雨剝蝕以及戰爭等自然與人為災害的影響,致使部分承重構件壓損闢裂,易損構件殘缺糟朽,塔身已明顯變形。十年“文化大革命”動亂之初,塔內塑像又遭嚴重破壞。1973年底,根據我國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國家文物局決定對木塔進行一次不落架結構加固。1974年工程開始,施工過程中,在木塔四層主像內意外地發現了遼代秘藏。


解密!驚世木塔內的寶中寶是怎樣發現的?


1974年7月28日,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山西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雁北地區文物工作站的專業技術人員,正在檢查木塔各層塑像的殘破狀況,研究保護措施。他們突然發現,四層主像的胸背部已開了一個小洞,稍往大擴,便可窺見內裡。塑像是木構骨架,裝板纏繩,外敷泥皮,裝飾成型。木架中柱寬20釐米,厚15釐米。中柱上端相當塑像的胸部,有一個長寬各15釐米深10釐米的凹槽,槽外原有鐵皮罩板,部分鐵釘還在,凹槽以下,前端有一與中柱略等、木板圍制的長方形豎槽。一位工作人員用木棍往下一探,覺得裡面似乎還有東西,但就是眼看不著、手摸不住。為了弄個明白,從外面借來一把長柄鐵鉗,輕而易舉地挾出卷軸兩件,一是遼藏單卷《妙法蓮花經卷第二》,一是繪畫《採藥圖》,在場人員無不欣喜若狂,鑑於用鐵器容易損傷文物,且愈往深處愈難取到,他們決定乾脆揭開豎槽外邊的部分塑泥和槽板。打開以後,發現大量的秘藏經卷分層立放在豎槽之內,豎槽下端與塑像盤膝部的木骨架相接,裡面散亂地放置著經卷及其碎片。還有一具黃鼠骨架,顯然,說明在經卷放入以後,不知何時黃鼠竄入,咬破槽底,撕碎經卷,糟害完畢,死在裡邊。


解密!驚世木塔內的寶中寶是怎樣發現的?


這裡,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早在1966年夏天,曾在木塔三層佛壇下,發現一個花式銀盒,內裝七寶、舍利佛牙和三幅摺疊起來的《釋迦說法相》圖,從木塔各層佛像的殘破痕跡判斷,唯有前面所說的第四層主像木構骨架中上端有凹槽,將銀盒拿上來放入槽中,尺寸大小正好吻合。這樣可以斷定,這個銀盒是十年動亂之初,有人將其從四層主佛背後偷出來,轉藏在三層佛壇之中,未能取走。這批文物在塑像內秘藏900多年,在豎槽裡面的,基本保存良好,豎槽下面的因遭鼠害,有的糞尿狼籍,有的碎片一堆。保護工作勢在必行,這已引起國家文物局和省、地、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將殘汙的經卷和一大堆碎片清洗、展平、校對、復位。


解密!驚世木塔內的寶中寶是怎樣發現的?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安排,1979年7月,由山西省文物局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組成應縣木塔遼代文物整理組,負責這批文物的整理與研究。殘片的核對、校正是參照《影印宋礦砂藏經》和《新修大正大藏經》,結合字形、紙質、碴口、逐章逐句拼對,這項工作用了將近一年時間。裝裱修復是由北京榮寶齋承擔的,該店的技師與文物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堅持保護為主,保持原貌的原則,使殘破不堪的經卷、佛畫恢復了原貌,為這批稀世珍寶的長期保存與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經修復後統計,木塔秘藏遼文物共計92件,其中二、四層主像取出的七珍與舍利佛牙按2組計,如按件計,2組共68件,則總計應為158件。其中分別為遼藏12單卷,刻經35卷,寫經8卷,雜刻雜抄28件,佛像7幅。


解密!驚世木塔內的寶中寶是怎樣發現的?


應縣木塔遼代秘藏的發現,對研究我國印刷工藝發展史和遼代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遼代佛教特徵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這批文物修復後,有的參加了“全國文物精華展”,有的參加了“中國印刷術發明展”。有的國家和地區還曾邀請我們攜帶部分藏品去他們那裡展出,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未能如其所願。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為這批文物的面世,曾高興地賦詩一首:


題應縣木塔


塔開多寶現神通,

木德參天未有終。

遼藏千年哀滅盡,

不期鱗爪示全龍。

解密!驚世木塔內的寶中寶是怎樣發現的?

圖文提供:杜福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