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到底能不能自愈?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抑鬱症,如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這個心理疾病呢?

大眾或多或少對患上抑鬱症的人帶有刻板印象,認為這是裝出來的疾病,只有矯情的人才會患上的“奇怪”之症,覺得那些患者不過就是想太多。

抑鬱症到底能不能自愈?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正因為這些誤解的存在,讓現實生活中很多抑鬱症患者都無法與人言語,只能默默憋在內心,獨自承受這一切。可你知道嗎?全世界有3億人正在遭受抑鬱症的折磨,且每1000個人中,就會有5個人出現明顯的抑鬱傾向。最令人震驚的是,很少有人能意識到自己處於抑鬱狀態。

即使得知自己可能患上抑鬱症,也會想方設法隱藏起來,而不會選擇就醫。

因為他們都抱有僥倖心理,認為抑鬱症不治療,也是可以自己痊癒的。

其實輕度的抑鬱症是可以自愈的。

那麼,哪種抑鬱算是輕度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患者抑鬱症持續的時間。如果是輕度抑鬱,一天中的抑鬱情緒只會出現1、2個小時,屬於間歇性的情緒低落,且不影響個體的正常生活。

輕度抑鬱患者會偶爾感到心緒不寧,但仍然保留自制力,還能對生活保有興趣,這種抑鬱程度被稱之為輕度抑鬱。

如果當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處於輕度抑鬱,並願意改善自己的情緒,注意自己的內心想法,那麼,隨著時間和自我關注,這種抑鬱是可以得到合理治療的。

抑鬱症到底能不能自愈?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但若個體只想躲避抑鬱,不願意正視心理,以抗拒來否認抑鬱的存在,那麼,你越是抗拒,抑鬱與你周旋的時間就越長久。這種僥倖心理才是將個體推入深淵的源頭。

我國有9000萬名抑鬱症患者,在如此龐大的群體中願意主動就醫的僅佔4%。這深刻說明,普通人面對抑鬱的第一反應便是迴避,都不願意承認抑鬱症能夠被醫療技術治癒。

再者,很多人無法承受由於抑鬱症帶來的異樣眼光,認為主動就醫很羞恥,因此想著忍忍就過了。

而現實如此殘酷,多少年輕的生命都是在對抑鬱症一次又一次的忍讓中,無法迎接明日。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峨眉山跳崖女孩年僅21歲,在遺書中清晰描繪出自己患上抑鬱症的心境:“很多人都把這種病當成脆弱、想不開,我想說不是的,我從來不是個脆弱的人。”

如果你不能感同身受,就無法做出置評,否則只能成為殺死他人的推波助瀾者。

抑鬱症到底能不能自愈?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哪怕你真的不能理解抑鬱症,也不要用惡毒、刺耳的語言去抨擊他們。

若是有的選擇,誰不想健康活著?

抑鬱症絕對不是矯情、也不是個體脆弱,而是真實存在的疾病。

它不同於冠心病、心臟病,會以身體病變為主要指標,但嚴重程度絕不低於任何一種器質性疾病,每日心境持續低落,讓這個群體的人無法真正感受世界。

他們無數次想結束生命,又無數次掙扎地活著。其中,有許多人都抱著僥倖心理,希望有一天能夠自愈,可內心的負面情緒卻越來越多。待閾限滿額時,便會無法剋制地爆發。

連死都不怕的人,又怎麼能說是脆弱的呢?

他們只是被心魔束縛著,想自救卻又無法成功罷了。

抑鬱症到底能不能自愈?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倘若身邊人願意多給予抑鬱症患者一份關注,少一絲偏見,他們自身也能正確看待這個病,也就不會那麼多患病者和自殺者了。

當你不幸陷入抑鬱症的病痛折磨時,請一定要牢記,它是不能夠自愈的。害怕旁人的眼光沒有用,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抑鬱症到底能不能自愈?心理專家告訴你答案

學會合理宣洩積壓在心底的壞情緒,不要讓它們累積起來。

正確看待抑鬱症,它並不可恥。

每個人都會生病,抑鬱症也只是一種疾病。

一定要熬過那段黑暗難受的日子,帶領自己去到光亮的人間煙火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