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的前提,要具備良好的學科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親愛的各位家長,大家好。

今天繼續分享新高考!影響孩子高考成績的關鍵因素,沒準在選科伊始,那我們一起來學習,助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吧!

新高考:選科的前提,要具備良好的學科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高考選科只要能夠正確認知自我,並且綜合清楚這幾大方面,便能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選科的前提,具備良好的學科基礎

基礎好,相當於一個好的起點。選擇優勢學科的前提是學生和家長先判斷自己學科基礎的強弱。

1.看分數。分數是最直觀的數據,歷次考試平均得分較高,就說明該學科的基礎較好。

2.看排名。新高考採用等級賦分制,賦分分數取決於名次,因此排名也是衡量學科基礎的重要依據。最好能夠參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統考排名進行判斷。

3.知識掌握程度。可以根據平時學習情況或試卷分析,從各個知識點的得分率或正確率來看,知識掌握的越全面,學科基礎越牢固。

以上三個方面綜合來看,不能片面分析,才能夠對學習基礎有一個客觀的判斷。


關注自己的提升空間

1.學科潛力。一名學生的學科潛力是很難直觀判斷的,只能通過一些特殊情境下的表現,進行模糊判斷。潛力越高,其提升空間也就越大。

2.學科能力。學科能力包括思維轉化、邏輯推導、人文素養等。如具備那在學習過程中會更易理解和靈活應用,提升也會更快。

3.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方式、節奏等,是學生在小學、初中這9年學習過程中逐步累積形成的。不同的學習習慣應對不同學科,其學習效率也是不一樣的。


新高考:選科的前提,要具備良好的學科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注自己的興趣傾向

做感興趣的事會讓人心情愉悅,選擇有興趣的學科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習動力,極大程度地減少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厭學、怠惰等負面因素,有時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興趣傾向的評定一定不能太過主觀,學生和家長應該多瞭解一些有關興趣傾向的知識,如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等,同時還可以藉助一些興趣測評的道具、遊戲、測試等,幫助自己更準確地判斷興趣傾向。

大學要求、專業要求

由於錄取時,各大學會發布各專業關於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瞭解的。不同專業對於科目選擇的要求不同,甚至相同專業在不同學校要求的科目也不同。這一點要多關注不能忽略。

很多專業,對於高中學科知識的要求十分高,如果未掌握好相應的基礎知識,那麼大學學習便會很吃力,乃至掛科,甚至出現退學重新參加高考的案例。

考慮專業與高中學科的關聯,一定要依據專業的大學課程內容,不能主觀臆斷。此外,一個專業類的不同細分,其關聯的學科會有差異,不可一概而論。例如醫學類專業,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化學和生物,但其中醫學技術類方向,如醫學影像技術會更看重物理。

新高考:選科的前提,要具備良好的學科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職業規劃

現在已不像以前大學畢業了才考慮就業問題,在K12階段便開始為孩子規劃職業發展,很多高中增設生涯規劃機制,全國各地關於生涯規劃的課程、講座也比比皆是。高中生重視職業規劃是很有意義的。要多瞭解職業信息,最好能提前接觸職業體驗,讓學生對職業有更清晰、更客觀的認識。不正確或片面武斷的職業認知,不僅不能實現職業規劃的意義與價值,反而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總結

總而言之,學生和家長在梳理自己擅長科目,以及選科時,要兼聽則明多方面瞭解、向專家諮詢,獲取專業建議,避免走彎路。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關注@我愛我校st 每日進行教育熱點追蹤、勵志教育分享!歡迎關注,以便隨時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