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官員們家,抄出七千多萬兩白銀,明朝官員為何如此有錢?

明嘉靖年間起,明朝商品經濟高速發展,朝堂上的傳統信仰,也全衝得七零八落。官員從中進士開始,就忙著買田置地,有的甚至借權勢插手各類生意。社會風氣也是大變,《新會縣誌》記載:明代早期時,如果有清官辭官回家,鄉鄰們都引以為榮。

但到了嘉靖年間時,如果官員回鄉後被帶回錢,必然要被街坊四鄰嘲笑,“清官”幾乎成了“傻官”的代名詞。蠅營狗苟的風氣,從此開始到處刮。嘉靖年間還是青年的張居正,就曾一語嘆息當時的亂象:商賈在位,財貨上流——基本就是金錢開路。

李自成在官員們家,抄出七千多萬兩白銀,明朝官員為何如此有錢?

好在那個時代,明王朝的行政體制還算運轉良好,從嘉靖晚期嚴嵩倒臺起,經過高拱張居正等改革家的鐵腕整頓,以考成法等嚴格律令,將明朝官員們嚴格監管,也成功一掃嘉靖年間的齷齪風氣,有了“隆萬中興”的輝煌。

但張居正過世後,親政的萬曆皇帝,沒幾年就不上朝,雖說大權牢牢捏在手裡,明王朝的行政效率,卻是嚴重減速,所謂的嚴格監管,當然也成了浮雲。既然國家大事歇了業,當年追求清廉報國的官員們,這下當然瞪圓眼睛撈好處。

李自成在官員們家,抄出七千多萬兩白銀,明朝官員為何如此有錢?

於是,這個時代的大明朝,江河日下的年月裡,也成了士大夫們生活豐富多彩的年月。朝堂上拉幫結派,互相拆個臺搞個黨爭,嘴裡江山社稷,謀的卻是自家利益,享樂奢靡風氣更是大起。

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親筆記錄了他參加過的明朝官場飯局:有時都是在“宮殿般的船舶”上,餐具全是金銀器皿,菜餚堆得像“修建一個小型的城堡”。熱鬧的宴會要持續一整夜,除了美食還有歌舞遊樂。為何敢這麼奢靡?因為“開支全由公家支付”。

李自成在官員們家,抄出七千多萬兩白銀,明朝官員為何如此有錢?

而且別看晚明末世時,他們各個遇事唯唯,撈好處卻絕不手軟。比如明末江南的官宦世家,華氏每年收租有八十七萬兩,錢家土地橫跨三州,每年地租近百萬兩白銀。陳家的宅院巍峨無比,比各地藩王都闊氣。

朝中的各位官員呢?每天在崇禎面前糊弄的他們,大把的錢往家裡摟,以至於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一頓抄家,竟在官員們家裡抄出七千多萬兩白銀,是明朝亡國前夜,宮廷府庫存銀的三百五十多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