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選擇題,你較什麼勁兒?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選擇題,你較什麼勁兒?

我向來不主張“暴力教育”,說白了,就是我不提倡用巴掌和棍子來解決孩子的問題。每說到此,便會有一部分人跳出來反駁:“你這樣是在寵孩子,只能教出熊孩子!”“中國的孩子就是被你這樣的父母慣壞了,就連發脾氣都能找出一堆理由搪塞,難怪殺母事件屢見不鮮”……

諸如此類的言論太多太多!每看到此,我心裡是非常非常難過的,難過的並不是有人跳出來反駁我的觀點,而是有這樣一些父母用巴掌、用棍子來對待他們的孩子,這些孩子將會喪失安全感、將會唯唯諾諾謹小慎微,更嚴重者……危及他人和自己。

人,一旦做了父母,本能就是愛孩子,我知道即便是“暴力教育”也是出於“愛”,也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好。然而,“愛”只有溺愛嗎?我不相信一個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會有殺母的行為發生!真的如一位朋友所說,要“心中有愛,但不能溺愛。”

還有一位朋友的留言,讓我更堅定的去堅持自己的教育思路,她說:“我兒子都初三了還在我面前使小性子,撒嬌賣萌,我也心軟,會滿足他。他爸爸說我溺愛孩子。會害了孩子。但孩子真的三觀很正,愛憎分明,都初三了還跟我說心裡話,在我面前沒有叛逆表現,在他爸爸面前就有叛逆表現。現在知道,沒有孩子天生青春期叛逆,還是缺愛缺理解缺溝通造成的。”

有愛、有理解、有溝通,還怕孩子三觀不正嗎?還怕孩子不遵守社會規則嗎?

我不相信。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選擇題,你較什麼勁兒?

因為我們愛孩子,我們也會教孩子什麼是“規則”,而不僅僅是用暴力行為強制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愛,不是溺愛,不是無原則、無底線的順從,而是在一定的規矩範圍內的理解、包容和接納。

被過度溺愛的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和尊重,而被過度嚴厲的教育方式教出來的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選擇題,你較什麼勁兒?

不該慣的事情不慣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我們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慣。比如跟孩子約好每天可以玩半小時的iPad,那就是半小時,多一分鐘都不行。不會因為孩子的哭鬧撒潑而妥協,更不會用“揍”的方式去告訴孩子不能玩!你揍孩子,有多少因素是在發洩私憤?有多少因素是在教育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父母就不要為孩子萬事包辦了,他們能夠力所能及的完成,那就讓他們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吧。比如自己吃飯穿衣,再大一點,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幫爸爸媽媽打掃衛生,等等。因為我們知道愛不是大包大攬,不是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己的責任自己擔

在繪本《我永遠愛你》中阿力和媽媽有一段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媽媽不厭其煩的向阿力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阿力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可以自己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去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選擇題,你較什麼勁兒?

因為我們愛孩子,所以要告訴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要溫和而又堅定的守住底線。

1、不可粗俗野蠻

如果你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他人,如果你用語言攻擊、威脅過孩子,孩子也會學你的樣子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所以,你要告訴孩子明辨是非,引導孩子反省,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問題。

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如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調整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待他長大,他也會用這樣模式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2、不可隨意拿他人物品

年齡小的孩子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不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只要喜歡就會毫不猶豫的伸手去拿,我們要幫助孩子樹立自己和他人的界限,讓孩子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自己的東西可以由自己進行支配,這是最基本的道德。

3、不隨意打擾別人

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小寶寶正在睡覺,有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你會高興嗎?”引導孩子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在別人忙的時候不去打擾別人,這樣孩子就會更加善解人意。

4、做錯事情要道歉

如果孩子犯了錯,除了教育之外,要讓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了孩子,也要向孩子說“對不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選擇題,你較什麼勁兒?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教育孩子,卻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技能。只有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幫助孩子解決成長路上的問題,才能讓他們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人,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